曾彬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新会镇学校 629100
摘要: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思想尚未成熟,逻辑体系尚未建立,个体差异大,传统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了忽视学生特点、教学过程陈旧死板等缺点。多元化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多元教学法也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发展方向,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达到“以致用”的根本教学目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有效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文学素养和能力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既担负着教学任务,也担负着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任务。广大教师应当转变观念,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积极思考如何进行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成长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学生主体性教育基本要求
小学生参与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内容下拓展的学习体验活动,是学生本身需要接受和达到的基本学习实践任务。因此,小学生要想在现实开展和实施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感受过程中取得意想中的理想效果,自身就需要真实协调与发挥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加入到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感受认知中。通过集中和呈现充足多样的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材料,支持和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小学语文学习经验充分地理解并吸收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与作用,逐渐弱化其在日常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专权把控地位,在把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主动性有效地传递给小学生自身的前提下,帮助特定的学生群体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习惯运用以往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却存在落后性以及陈旧性等特征,极易致使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抑制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还会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难以做到融会贯通,深层次理解语文知识,这样就会降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也难以获得提升。另外,在教学期间,教师也未能发挥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自身处于课堂教学中的主宰地位,也未能注重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以及信息反馈等,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始终难以获得大幅度提高。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学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极易出现教师命令学生的现象,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模式,主动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并进行认真思考且做出回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课下经常与学生交流,特别是学困生,这样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及思考。其次,教师可以时刻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热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向学生们传播正能量,让学生也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展开开放式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犹如海洋,无边无际。语文知识扩充与生活往外延伸类似,在语文教学开展中,教学的课堂不应该被拘束在教室以内。
教师需要为学生拓展出第二个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充盈着的语文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需要将生活中显现出的语文知识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建立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户外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春游、参加公益活动、对名人故居进行参观,在感受过美好风景以及感受过文人气息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通过文字叙述表达出来。既可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加深学生对文人气息的吸收,提升文化素养。
(三)促进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而获取知识,课程中的重难点主要是由教师在教学中分析讲解,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与思路,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共同合作,共同对课堂知识进行分析及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总结,且记忆其中的所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运用共同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互帮互助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小组之间产生竞争的意识。在每个小组的合作与竞争中,相促进,从而使学生共同进步。
(四)将学生的回答用板书来呈现
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也是上好一堂课的要求之一。所有的教师都会在上课之前备课,比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会备好整节课的具体流程,包括自己的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等。但备课不意味着设计好一个“圈”,让学生跳进这个圈,也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板书要原封不动地按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写,而不管学生的回答,甚至当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预设不同时而“生拉硬拽”。相反,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学生回答之后,追问并给予引导使学生的回答接近标准答案,进而展示在板书上。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因受到鼓励而激起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继承与创新,这是教学更为根本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需要教育活动存在的根本原因。在各门学科中,都有很多需要记忆、需要背诵的东西。比如,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古诗词,怎样能让课业繁多的学生在短时间记住离我们时代遥远的诗词并不轻易忘却,想必大多数教师都会回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条方法学生都知道,可到真正做的时候却并不那么容易,理解不了、理解起来费劲、没有时间理解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而教师要的结果就只是学生背会了并且在考试的时候能默写出来。长期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文章,教给学生理解诗词、文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呢?方法有很多。
结束语
总之,对教育事业也有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主动去探寻良好的教学方法,来满足教育界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分析[J].新课程(上),2019(09):22.
[2]陈慧.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26.
[3]王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62.
[4]刘雅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新课程(上),2019(04):46.
[5]王俊玲.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