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冀宇璇
[导读] 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
        冀宇璇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150028
        摘要: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理清工匠精神相关理论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的培养高职学生,提升其“匠心”意识,培养成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渴求的“匠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落实落细,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助推职业能力、态度、技能、理想的提升,做到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链接,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工匠精神”被反复提及;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倡导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逐渐形成热潮。高等职业教育应传承中华工匠文化传统,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新时代工匠精神既是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而产生,又是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高职院校应打破以往重专业技能,轻职业精神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从学生入口、在校学习、实习、就业等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有效整合。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对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和问题加以研究,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学,学生管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使得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被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切实可行的操作,从而帮助学生增加职业认同感,制定职业目标,并获得相应的职业精神,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一颗“匠”心,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以达到职业教育与国家发展相辅相成,构建良性循环。
        三、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1、提高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所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有一流的心性,方有一流的技术。护理服务与研究的对象是人,护理职业教育是对人开展的教育。因此,应重视人的培育,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把工匠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各行各业工匠的典型事迹和崇高精神,让学生学习他们的奉献、担当精神,学习他们诚信立身、友善待人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领悟工匠精神的真谛,进而使学生具有工匠精神。


        2、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放到常规教学中,给予学生开展阶段性的职业引领,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例如:在学生初期教育中,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医疗卫生行业,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渗透素养教育,让学生对职业素养全面认识,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职业素养的价值,帮助学生规划职业路径;在学生实习阶段,围绕临床实习、就业等模式,增强学生技能提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职业人,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3、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加强学生专业教育。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把握和驾驭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还应善于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以及新信息,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中,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知道护理专业课程中坚守的职业信仰、品质,在专业技术层面上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才能给病患安全感;在职业素质要求中讲究态度上要严谨、耐心、敬业,对职业认同和热爱,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工匠。
        4、营造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应凝聚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营造学习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用工匠精神涵养校园文化,让工匠精神真正扎根校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精心打造充满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培育塑造工匠精神提供制度基础。在制定校规校纪、奖罚标准等规章制度时,要体现专业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职业特点。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让工匠精神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使广大师生能够直接感知工匠精神。创新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人人彰显工匠精神。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精心打造体现工匠精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化活动体系。
        5、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和“教”充分融合,最大化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医院实践中运用知识,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开展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练习场地,深化学生专业知识,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医德医风熏陶,进而增强学生职业素养,鼓励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永不止步,争做新时代好工匠。
        四、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落实落细,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助推职业能力、态度、技能、理想的提升,做到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链接,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促进工匠精神的继承发扬,为社会输送富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服务社会创造价值,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1-24
        2、杜晓光.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年4月上
        3、苏瑞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9年9月,第25卷第5期
        4、杨冬梅.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征[N].工人日报,2019.11.07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ZB13200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