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范可 蔡达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
        范可   蔡达
        嘉鱼县第一小学  湖北咸宁  4372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应基于数学创新能力下,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现状,并对其性格及学习能力实施全面考量,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组织趣味性数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内心学习欲望,提高自主学习力,从而进行其数学学习自主性的提升,达到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朝新时代发展,教育也越来越收到重视,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受到了广大领导阶层的重视。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已经成为现在重点考虑问题。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当今的教育系统发展中并不完善,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并且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构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系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且能够加快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立足于教育教学逐步发展下,社会经济体制不断革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建立新型教学课堂,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主体性地位、知识学以致用、形成数学创新思维,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数学能力以及素养的要求。为实现核心素养培育,教师需要围绕学生个性以及核心素养内涵建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其一为贴合生活,编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性教学活动,保证全过程教育活动均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育。依据新课程标准及现代化教育任务,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活动,打破原有教育思维,结合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除掌握数学知识外,亦能锻炼生活实践力。其二为结合学科特征,激活学生学习欲望。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对小学数学而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基于掌握数学思想,构建创新思维基础上,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建立在数学课堂中培育核心素养,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环节,锻炼问题观察力、分析力及应对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其三是能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容易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需借助现代化技术进行学生学习潜能的积极激发,学会探究事物的本领。在具体教学中,营建活跃、灵活的教学氛围,并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理论探究活动,可以动手制作、小范围讨论的形式开展,力争提高小学生探究能力。
        2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主体地位
        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这样的仅仅依靠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不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影响了课堂质量。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正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促进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比例》的学习中,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请一位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给其他同学讲授此课内容。这位同学讲完之后,让其他学生做补充,最后老师做课堂的总结,将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并加之肯定和鼓励,从而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此过程中,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效果。学生由单纯的听课变为站在讲台上讲课,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2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上课的时候容易分散注意力,经常走神。如果课本知识乏味,那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学生们来说,他们的学习将更加困难。久而久之,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就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图形,更容易被小学生们接受。教师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教学创建教学情节,以视频加音乐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比如,在比数字大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巩固数字的知识点,在认识数字的基础上再提出“比6小的数字有哪些”“3的相邻数有几个,是哪些”等问题。一般来说,仅仅单调地解答提问,学生也提不起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制作PPT将课本知识编成故事、做成动画。又如,山里有两只自由自在的小猴子,它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在饿的时候就会自己动手找吃的。这天,它们找来了6根香蕉、3个橙子、3块西瓜、8个苹果。为了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ppt上准备水果的图案,让学生回答分别有多少种,两种水果之间比较多少。这样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和“<”符号。
        2.3实践与理论结合,培养学生灵活深刻的思维
        数学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数学思维也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学中应将数学思维培养作为工作要点,针对性地落于实践,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夯实基础。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有必要将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结合,将两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将发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发掘有效的学习技能与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路径,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学生备好学习用具,并在课堂上展示,作为课堂导入的支撑。教学用具主要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模型,教师在课堂开始阶段为学生呈现模型,将三角形进行拼接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的示范将会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学习兴趣、深入思考,例如,为何三角形可以组成四边形,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哪些。在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动手拼凑,通过图形重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理清其中的联系,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不仅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探究活动,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认知力,掌握了多边形的相关知识,明确了多边形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引导学生自行计算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完成思维转化,牢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化印象,并牢固记忆。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突破认知局限,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结语
        随着素质化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教学就要从小学教育做起,应偏重于培育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授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依据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理解能力,编制适宜、有效的教学目标,建立丰富化教学教育活动,使其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形成数学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蔡文昌.明确学习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学习目标在高效课堂建设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6(17):49-50.
        [2]周启玲.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7):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