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材料的投放对促进中班幼儿动作发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邓晓静
[导读]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以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本
        邓晓静
        四川省德阳市淮河路幼儿园  618000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以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本,教师可以 过革新晨间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适当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等途径激发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如何在局限户外场地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特色地开展室内微运动,怎样投放室内运动材料,促进中班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室内微运动 材料投放 中班
一、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
        (一)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生存、安全、健康是在幼儿教育中占首要位置。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投放了部分材料,发现绝大多数幼儿都能在运动中保护自己,但是有个别的年龄较小,平衡能力发展较差的幼儿在跨越障碍物时容易绊倒或是在曲折式平衡桥是容易掉下来。所以在后期在进行反思和经验总结的时候,在尊重每个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的前提下,注重材料投放的安全,增加幼儿和材料的的接触面积,避免孩子摔倒。在投放材料时避免尖角直面孩子。在布置材料的时候尽量将用胶带桌椅将材料固定起来,以免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材料滑动,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材料投放具有灵活性、层次性
        将幼儿平衡能力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材料在有限的材料搭建出符合幼儿当前发展能力的锻炼小场地,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使活动场地和材料具有灵活性。《3-6岁儿童学习指南》明确指出“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我们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发现,当孩子们的能力达成了目标,因为缺乏挑战性,孩子们的兴趣会逐渐减弱,孩子们会思考改变材料的用途,让活动增加趣味性和层次性。一旦固定的项目,使活动材料具有层次性,那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就会增加,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加深活动层次,不仅仅让活动更具有趣味性,还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
         
二、针对各种运动能力练习,具体的材料投放
        我们参考《3-6岁儿童指导纲要》中4-5岁年龄阶段发展发展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
        平衡能力的发展及阶段性材料的投放
        平衡能力是身体素质的一种,它是指抵抗破坏平衡的外力,以保持全身处于稳定状态的能力。人的任何运动可以说几乎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大肌肉的活动,更需要有较好的平衡力能胜任。发展幼儿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运动器官的功能和前庭器官的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与内脏器官的调节功能,保证身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平衡能力是一切静态与动态活动的基础能力。所以发展幼儿平衡能力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发展指标:能在较为低矮的物体上平稳能走一段距离。
        第一阶段,我们投放高越20厘米的平衡凳,搭建一条长约五米的平衡走道。我班幼儿都能十分顺利的完成这部分平衡练习。
        第二阶段,增加平衡走道高度。用椅面高约35厘米的椅子两两堆放,以排长龙的形式搭建一条约五米的平衡路。我班幼儿不仅能够十分顺利的完成完成训练,还能够在结束平衡走道训练时进行高跳,并能平稳的落地。
          
三、材料的投放对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我班在室内微运动的大环境下,以促进幼儿平衡能力发展为切入点,渗透其它运动能力,投入不同层次的材料,以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一)材料投放对平衡能力的发展促进作用
        在走平衡走这个项目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是在平地上练习平衡走。而现需要幼儿在在各种材料建构成的有一定高度和宽度上的平衡走道上进行各种动作的平衡练习,这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新的考验,有一部分幼儿还会由此产生害怕的心理,所以我们在活动器具的选择和活动方法的提供上,给他们了一个逐渐过渡、慢慢适应的过程。我们在材料的投入时候,由低到道高、由宽到窄。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我们的平衡走活动不仅仅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还训练了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孩子在活动中养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和品质。为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幼儿喜欢从上往下跳的动作,于是我们将平衡走道与高跳相结合。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平衡能力、落地缓冲能力和落地等点的弹性和柔软程度来确立了幼儿上下跳的高度,投放适应的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展自己的平衡能力,更能让自己学会懂得从高处跳落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同时培养幼儿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材料投放对钻爬能力的发展促进作用
        爬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身体运动之一,现在有的父母忽略了让孩子学爬或不愿意孩子学爬的。所以我们这次的动作发展,将爬行作为一个重要的训练点。4-5岁的孩子对于“爬”基本上都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基础。但是“匍匐前进”这个动作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却很少有接触,并且具有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所以我们前期投入垫子让孩子练习匍匐爬行的方法,纠正爬行中的错误方法。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抽象的健康教育理念很难让他们接受,所以我们投入凳子来限制孩子爬行的肢体范围,规范孩子的匍匐爬行。后期为了增加难度,锻炼孩子平衡能力的同时,加大了体能训练的强度,加入了悬空爬行,正对体能较弱的孩子铺设垫子,给能力较弱的孩子休整时间。在爬行的过程中,能锻炼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了孩子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刺激内耳或前庭系统,有助维持平衡感,促进了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强化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和相关肌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1〕20号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月,教育部
        [3]《捕捉儿童敏感期》2011年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孙瑞雪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