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作型慕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徐晓波 王旅念 梁洁 朱晓春 孙菁
[导读] 本文归纳了国内外慕课发展现状,总结了现有慕课的两种类型
        徐晓波  王旅念  梁洁  朱晓春  孙菁  
        (91206部队青岛216000)
        
        摘要:本文归纳了国内外慕课发展现状,总结了现有慕课的两种类型,分别为知识传播型慕课和联通型慕课,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机构实际提出一种新的类型—实作型慕课,并通过某门实作课的慕课建设,总结了此类慕课建设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实作型;慕课;职业教育;探索实践
        
        一、前言
        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开放课程。自2012年慕课就带来了一种兼具参与、反馈、讨论、评价、取得证书等完整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体验。它以互联网为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学习小组、线下见面会等进行交流与互动。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美国《纽约时报》在2012 年曾发表名为《慕课元年》的文章,认为“慕课作为学术研讨与合作的形式,实际上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但在2012年,它将成为每个人都想要参加的一种授课方式。”“慕课元年”一词由此而来。在随后的2013年,美国《纽约时报》更是利用专栏和头版大量刊登了关于“慕课”引发的专家们的热议,有人认为这场“慕课风暴”拥有全球最顶尖的资源,具有解决全球教育资源稀缺的无限潜力。也有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与此相悖,他们发现参加“慕课”课程的热潮只是集中在开课的前两周,数据显示在两周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坚持到课程结业。争议的出现代表了慕课具有生命力和实践意义。
        2013年,慕课热开始大范围席卷中国高等教育市场。2013年年初,香港中文大学第一个宣布加入Coursera,带动了 2013年上半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8所国内知名大学加盟三大慕课平台,为全球学子提供中文课程。2013年7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同一时间宣布为 Coursera 提供课程。慕课的受关注程度在我国与日俱增,Coursera 的数据清晰的显示了慕课在国内的发展态势。2013年中国Coursera 注册用户达13万人,全球排名第九位;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
        三、慕课课程的类型
        慕课除了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等共有的特征外,根据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知识传播型慕课
        这一种为经典型慕课,如传统课堂般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清晰的教学路径完成课程,知识传播型慕课知识传播型慕课类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知识传播型慕课本质上是将已有的课程内容置于网上。除网上授课内容外,授课教师还需布置课后作业和相关实践,并提供网上资科使用指南以及学生评测课中包含课程所需教授的相关知识,课程内容的设计总体上是循序渐进的。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均由斋课的设计者预先设定。知识传播型慕课最主要的目的是知识的传播。
        2.联通型慕课
        这种类型的慕课要求学习者根据网上的课程材料,自已构建个人课程表、控制进度,通过学习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自身的学习过程。联通型慕课以参与教学法为依托,由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得出自己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新颖,课程知识一部分来自教师教授,一部分来自学生自身生成,课程进度由学习者自己构建。课程参与者使课程得以延展,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构建及传播课程内容。


        3.实作型慕课
        顾名思义,这一类型的慕课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与前两种不同,这一类型的慕课不是以知识的传播和构建为教学目的,而是学员通过线上课程的学习结合线下的实际操作练习,掌握某种操作技能或提高某项技艺熟练度。这类慕课可以说是专为职业教育机构量身打造的。英国开放大学校长马丁·比恩在我国国家开放大学演讲时指出,慕课的来袭和智能手机的诞生带来的重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科技的生命力,认识到延续几百年的高等教育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引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评价,赞成他认为慕课具有无限前景的观点,认为慕课有足够的能力拯救人们于贫穷之中,在未来的某一天,慕课将能实现帮平民找到工作、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等世界性难题。而实作型慕课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观点,在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将大有发展潜力。
        四、某实作型慕课建设探索实践
        做为职业教育机构一名老师,笔者负责建设了某门实作型慕课,在建设过程中及后期运行维护阶段需要遵循慕课建设的一般规律,同时还需注意以下的问题来避免重复性工作和资源浪费。
        1.制作前准备充分
        慕课建设准备阶段,通过线下课程教学效果及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对所需掌握的实作技能进行碎片化的拆解,按从易到难,从零到整的原则将每个基础技能所需素材、教学文档等材料准备充分,以利于零基础学习者从自身实际出发逐步掌握这一实作技能。
        2.与制作团队密切沟通
        实作型慕课重点在于老师的操作演示,而这一重点的呈现考验的是制作团队的功底以及老师与制作团队的沟通效果。某一个动作的侧重点、细节把握、易犯错误等无不要求老师与制作团队的密切沟通和默契配合,稍有沟通不畅所制作课程内容便与实际相差甚远,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必须亲自把关,对成片一审再审,切实达到所想即所现的效果。
        3.建立行之有效的效果反馈机制
        当课程制作完毕,达到老师要求上线运行后,重中之重的一步方才到来,即学习者通过自学、自主练习之后的效果如何,老师如何发现并纠正学习者孤僻动作及及时解决练习时克服不了的难题,这就需要除论坛留言等形式的反馈机制之外建立更实时、更有效、更直观的反馈机制,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学习交流群,老师通过群内学习者提供的练习视频即可及时、方便、直观的点评学习者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练习效率。
        五、结束语
        职业教育机构需充分利用好实作型慕课这一特有优势,大力发展和推广实作型慕课的建设与学习,以学员为中心,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技能培训服务,促进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微,李丹莉.如何设计优质慕课:探索慕课未来的商业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8.
        [2]杨晓叶,袁铁彪,袁清.应用型大学基于“慕课”和“微课”教学方式的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4.
        [3]刘立新,周凤华.新职业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0.
        [4]花春艳,袁琳波,高升等."慕课"对学习者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