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内容摘要】 孩子能力的培养一般分为“能力的传授——能力的体验——能力的运用——能力的养成”四个阶段。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是否可以正视我们孩子现在出现的问题,与学校教育真正的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孩子架设一条属于自己成长的桥梁。
【键词】 家庭教育 面子 能力 意志品质 爱与自由
前几周在值周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妈妈送孩子到学校来上学,走到学校门口时,孩子妈妈对孩子说“宝贝,再见!”然后妈妈转身准备离去,这时,孩子突然叫住妈妈,对妈妈说“妈,记住给老师打电话”。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是男子汉,应当自己给老师说”。孩子很无奈的对妈妈说“打——电——话”。然后转身离去。这时妈妈着急的叫着“宝贝、宝贝……”,但是,妈妈怎么也叫不住转身的孩子。事后,在我和这位家长的谈话中得知:因为孩子昨天晚上打点滴,有一个小作业没有写完,妈妈让孩子自己给老师说,但是,孩子始终不愿意自己说,非让妈妈给老师打电话……
听到这样的事例,让人很容易的想到了,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的依赖?那么,这与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是否有关?……其实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简单地归结为: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一个标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怎样才能有效的结合从而为我们的孩子铺设出健康成长之路呢?在这,我谈谈几点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重面子,轻能力
从我国八十年代起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至今已有二十几年了,并且已经基本解决了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缺失。但是,伴随着这一问题的解决,又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孩子孤独无玩伴、孩子负担过于重、两个家庭只守住一个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等等。那么,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孩子荣,则两个家庭都荣,孩子弱,则两个家庭都感到没有面子。所以在国家不断提出给孩子减负的今天,我们家长却不断地给孩子加负,什么名校呀!什么英语呀!什么奥数呀!什么奥语呀!……还美名其曰:我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纯粹的骗人!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家长自己的面子问题。
家长们一打听他们的朋友或是他们的同事的孩子在外面都报了各种培训班,自己孩子没有学,感觉挺没有面子的,所以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结果,孩子因为学的过多而不精。家长反而得到老师的告知:“孩子学习退步。”然而这种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还是:“老师,你知道哪里的补课老师教得好,不行我让他去补一补;我们同事的孩子在某某地方补课,不行我让他也去试试?……”
当老师告诉家长,孩子可能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有些作业没有写完时,家长们突然会告诉老师,孩子因为昨天晚上上某某课太晚了,我今天一定让孩子补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当老师问及为什么给孩子报这么多班时,家长的回答是这样的:我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想让他负担过重……家长朋友们: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几千年流传于中国的教育古训。试问一下,孩子们整天奔跑于各样的补课或艺术班,他们难道不是“嬉”吗?那么多的科目,怎么能要求孩子去“精”?这岂不是在挑战千年的古训?
孩子能力的培养一般分为“能力的传授——能力的体验——能力的运用——能力的养成”四个阶段。能力的传授一般是由教师或外界教给孩子,能力的体验是由当时的传授者在孩子接收后做的第一次尝试,而能力的运用及能力的养成主要是在后期孩子的训练中养成的。据有关调查显示:一个能力的养成周期是23天,要达到熟练的运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那么,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多少个这样的周期?您的孩子有多少个事情能够独立的、很好的完成?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放下面子,不去追求表面的付出,更多的去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呢?
二: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现在独生子女的教育大多都有一个严重缺失,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导致了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依靠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是无法代替的,想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
前一段时间就听一位家长谈到这样一件事:他朋友的孩子今年上初二。因为有一次,孩子的作业没有写完,老师要求,没有写完作业的孩子,在放学后留下补完作业后回家,补不完作业回家的孩子,明天来时把家长带上。结果这个孩子没有补完作业就回家了。回家后,孩子留了一封信,就从十六楼跳了下去。事后,家长找到学校,追究当事老师的责任……无独有偶,就在这个孩子出事后不久,有关新闻又报道了多地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而纷纷选择轻生的新闻。孩子毕竟还是孩子,难道孩子只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选择轻生吗?
痛定思痛,这是否与我们的孩子受挫能力不强有关呢?面对挫折或困难,他们不能正确的面对,不敢去承担,才选择了这样的做法。当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家长觉得是学校的教育不到位。当学校去实施这样的教育时,家长又因为心疼孩子,不断地阻挠。试问一下,按照上面的实例,作为老师还敢去做吗?因此,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是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
三:儒家教育思想与蒙氏教育思想的冲撞
前一段时间又是因为孩子没有写完作业我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家长脸色都变了,他说:“某某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该打也打,该说也说,我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但是这个孩子就是不听,我真的没有办法了……”刚好这时我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见到他时高兴的叫道“叔叔好!”然后自己就去玩了,这位家长突然说:“老师,你是怎样教育您的孩子的?”我就告诉他我的教育方式。这时,这位家长说:您对孩子这样小就这样教育她,有点不好,您还不如把她送到蒙氏教育的幼儿园,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您孩子这样聪明,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顺口问了一句:您孩子是不是上的蒙氏教育?家长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儒家教育思想,而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坚持“亲亲”、“尊尊”的原则,要求孩子的言行礼仪;但是,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也传入了中国,蒙氏教育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而蒙氏教育的核心思想是“爱与自由”。在孩子还是幼儿时,我们对孩子灌入爱与自由,在孩子长成少年时我们有要求孩子“亲亲”、“尊尊”。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能够这样快的转变吗?孩子在课堂自由、孩子写作业时自由、老师批评、家长责备、有些家长甚至怀疑自己的孩子缺乏什么维生素。其实这一切,都是中西方教育方式出现的问题。
找到原因之后,我和家长做好了约定,决定对孩子采取鼓励式教育,结果,这个孩子现在慢慢的在进步。对孩子后期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还有待于这个孩子还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因为我们还没有对孩子在少年时采取蒙氏教育的经验,但是,我想近两年在上海出现的“完美教室”应该就是蒙氏教育对孩子在少年时的一种教育方式吧!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某某老师,我对孩子已经放弃,现在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在做人上不出现问题就好了,至于他的学习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希望不会给您添麻烦。”这是一个家长给我发的一条短信的一部分内容,看完这一条短信我陷入了沉思。难道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导致孩子厌学?事后,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妈妈为了这个孩子,放弃了很好的工作而做了一个全职妈妈,结果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朋友的孩子,所以就有了上述短信。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想应该就是这样,对孩子过高寄予希望,家长得不到期望值,就对孩子选择了放任。可以说,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应当根据孩子的自身发展,帮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不与一步登天比高低;不与困难比退缩,让我的孩子逆流勇上,很快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之中。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是否可以正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真正的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孩子架设一条属于自己的桥梁。让孩子们从这座桥健康快乐的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