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兔
浙江省淳安县临岐镇初级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中教师重新定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主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紧跟课堂节奏、团结协作,成功的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笔者通过Scratch课程这一图形化、简易编程,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中剥离出现实现象。通过学习Scratch编程语言,学会思考和严谨,想象和判断、创意和创新,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开发,心智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字】Scratch课程教学 创意编程 主体地位 实践研究
一、现状分析——诸多原因,实则让人无奈
造成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效果不佳原因有三
1.我县信息技术纳入到中考科目,本是对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有效举措。但信息技术成绩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为10分,对总分610分来说简直是微乎其微,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在此多花时间,有的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的态度。
2.信息技术学科处在中考成绩中的这一尴尬境地,出于对升学率的考虑,学校层面在课程安排和重视程度方面自然而然的减弱,那也就是情理当中的事了。
3.学好信息技术本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尤其是程序设计语言既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而对于多数的农村学生来说,英语水平和逻辑思维正是他们所欠缺的。
二、探究原因——转变思路,实属无奈之举
(一)教学安排
1.教材安排
我县使用的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一书。七年级学习数据处理和视频图像处理;八年级学习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基础;九年级学习数据分析、3D打印和智能机器人。
2.课程安排
信息技术的课程安排1-2节/星期,包括学习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碰到月检测、运动会、元旦汇演等大型活动,课都会被冲掉,所以一个学期下来,真正能上课的节数只有16节左右,完成教材任务就已经是捉襟见肘。
(二)学生层面
1.犯不着为10分丢120分
三年的初中生涯学生最终面临的是中考,信息技术的10分对于中考总分610分来说微乎其微。学生们在想,我有必要为了10分和其他学科一样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吗?
2.想说“爱你”不容易
信息技术学科既要懂理论,又注重实践操作,如果要创作还需要有创新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课程时间不够,我只能转变思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效率入手,力争变成高效课堂,就需要学生的配合,把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学生本人。我想到了一种图形化、可视编程语言——Scratch,以Scratch课程为载体,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回归本元。
三、应对策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效率
Scratch是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专注于用编程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学生不用再记忆枯燥的语法、函数和指令,只需专注于想象和设计,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拖拽代码块进行组合,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轻松、更充满趣味性。
(一)精准定位,让Scratch课堂焕发异彩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更是引导者,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主战场,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
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是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引,把尽可能多的思考机会、发言机会和交流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相互探讨和发出不同的声音,做自我发展的主人。
(二)给想象插上一双翅膀,在Scratch里展翅翱翔
1.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师生要努力具备的能力
通过Scratch编程语言的学习,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不需要机械的去记背那些枯燥、乏味的指令代码,只需要去设计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符合逻辑就能通过调试,很具有挑战性。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充满挑战和未知感,课堂气氛怎能不活跃,学生乐在其中探索新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Scratch编程课中,指令模块用各种颜色来区分,学生易理解和掌握,从某种程度上讲,颜色上的刺激便于功能的识别。Scratch的趣味性,问题的多元化吸引着学生,他们的思维意识在不断的形成,如果以前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以前不愿举手的同学变得积极,那么课堂就有了新的意义。主动的学习动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主动探究本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三)学生主体地位确立,让学生体验多种角色
1.创作原来可以是天马行空的
“如果大家能在老师没有讲解和提醒的情况之下,就能将角色制作出来,我将奖励同学一张绿星卡”。我的话一出,全班都哗然了,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有任务有奖励,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发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学生借助以往Word中所学知识来完成Scratch任务。学生们开始积极的尝试,方法的变通,让我激动不已。我明白,一切的创作原来都可以是天马行空的。
2.梦想可以多元,实现方式也有多种多样
在Scratch课堂中,同学们学到的不单单是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去探究,发现问题,告别以往老师教授的办法,通过变通方法解决问题。课程的学习,使我们的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成语接龙游戏、猜字谜、钟摆,还可利用Scratch音符指令自编自弹音乐。在编程的世界中,通过指令代码集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他们因为编程变得“全能”。
(四)让学生在创造中懂得严谨
Scratch相较其他语言,不需要记忆枯燥的指令和语句,只需要将相应的指令代码像搭积木似的拖拽即可。每个项目都是始于“开始”命令,触发是前提,指令顺序是关键,命令堆叠是保障,万丈高楼平地起,都是由一砖一瓦垒起来的。不知不觉中严谨的编程思维已经深深扎根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正是编程的魅力所在。
(五)时间不够课外来凑,课堂在社团中延续
学校每学期开设Scratch社团课,作为基础课堂的一个延续,选拔一批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编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加社团,带着问题和想法进行大讨论,每月都有作品分享和评价。简单的讨论或者作品的创作,其实是要求同学们学会合作交流,互相碰撞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养成平时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发散思维的好习惯,在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编程思维。
四、研究成效——编程课堂,快乐与你分享
结合Scratch的三个核心理念:想象、编程、分享,通过对Scratch教学实践研究一年多后,感受颇多,收获满满。
1.课堂变得有生机了。课堂中教师的教材教法改变,积极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地、充满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引领学生在不同见解的交流碰撞中直达目的地。难怪听课的老师不禁感慨:学生一个个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了。”
2.学生变得会思考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课堂主体地位的落实,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且行且思。课中,跟着老师的节奏,充分调动思维的各个细胞,上下求索寻找答案,之后豁然开朗。课后,社团课成为拓展延伸,着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因为思考变得有成就,因为有成就变得快乐,因为快乐更愿意去思考。
3.学生变得快乐了。信息技术课程讲究逻辑性、严谨性和注重实践性,加强综合判断能力,追求开放性,力争创新性,富有挑战性。新颖的课堂,开放的教学模式,发散的思维方式,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因此深受学生的青睐,学生带着快乐行进在充满愉悦的学习之路上。
总之,课堂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老师的引导更有方向了,学生从被动控制到主动学习更有空间了,从单一操作到能说能做更有说服力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版
[2]《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魏书生
[3]《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朱凤惠 钟柏昌 王苏明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