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阅读素养提升的小学生阅读评价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韩轶
[导读] 阅读,是一个人发展的必备能力
        韩轶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215000
        阅读,是一个人发展的必备能力。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根本在于教师。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有必要从提升阅读素养的视角来审视教学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精准定位目标,发挥策略优势,坚持重视学生阅读内驱力的生成和持续,以成长为取向,构建基于问题探究的阅读实践的良好生态。基于此,如何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当下小学生阅读评价的策略研究很有意义。小学生阅读策略评价需秉承成长性思维,借助评价的科学模式促进内生性变革,客观看待评价的实证数据,以评价策略促素养提升,从而形成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命状态。
        一、开辟基于课程的阅读评价的新路径。
        1.以开放的视野开辟评价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课程决定阅读形态,优质阅读评价要有审视时代的前瞻思考,需要科学研读绿标发展、诚挚倾听学生需求、夯实开展学情研究,从中寻找阅读素养评价突破的聚力点。立足学生的生长点,用开放的视域来找寻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有效密码,并基于课程实施,再创新开发创造潜能培育的评价体系。如,芬兰阅读课程的体系极具特色,如阅读评价项目PIRLS、IALS等体系完整,目标指向明晰。如,PISA主要增加了“反思”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应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理解、思考文章的结构或形式。我们开发阅读评价时也可以借鉴学习国际上知名度较高的阅读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某些指标,建构适合实现我们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监测点。
        2.以循证改进的方式提升阅读评价的新效能。思变、应变、求变,以赋权增能的路径激发教师开发课程的新活力,鼓励教师采用新模式实现课程中阅读素养评价的新方式。优质学校的育人模式讲求创新融合,只有基于丰富多元的课程的阅读评价方式,才能有效地实现五育并举。如基础性课程中的学科阅读,学科性质不同,阅读标准也不尽相同。我们的评价以实证数据跟进来关注阅读素养缺失的指标系数,不管是科学阅读,还是艺术阅读,都能体现阅读素养,通过遵循数据变化,解密学生素养缺失的能力指标,从而调整相应的教学方式。
        二、探索基于学情的阅读评价的新实践。
        1. 阅读评价体系需要不断优化。阅读评价的体系建构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年龄特点、基础阅读原生习惯、区域阅读氛围等都需要兼顾其内。各年龄层次的阅读都有其表象特征和内质,低年级“浅层阅读”“兴趣阅读”通常性指向于获得语文阅读素养中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中高年级渐渐过渡到“深度阅读”和“意志阅读”往往指向于结构化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评价体系的指标需要与时俱进的优化,建立与学情相符合的标准,如随年段增高,更要注重精细加工策略、迁移运用策略上的评价,在体系上更多关注与年龄特征和区域应有水准相匹配的评价体系。


        2.阅读评价体系鼓励大胆创新。以“素养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中,就命题而言,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情境性阅读的命题越发普遍。学生阅读素养在新命题情境导向下,学生阅读能力“自适应生长”。质量检测中心的学业质量监测数据表明,阅读时间长短影响阅读素养,男女生性别差异,家庭阅读氛围等也影响特定文本内容阅读的量化评价数据。阅读评价体系中评价工具的研制不仅在形式上要有创新,同时在文本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有创新举措。测试目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一些热点因素,聚焦影响学生阅读的不利因素,测试目标有清晰的界定、分解、权重。从结构、标准化程序上进行阅读素养的测试工具的设计。测试内容的确定——题目取样后,需要有测试工具的技术分析,如预试、筛选题目,关注难度、区分度指数,再正式测验,关注常模的信度、效度,并不断改进检测工具。
        三、研究基于项目的阅读评价的新尝试。
    1.以项目研究推动全科阅读的评价研究。阅读不是语文学科的特有活动,而是全科学习的基础性活动,阅读技巧类的工具性功能不言而喻,但不足以代表阅读素养的全部。脑科学告诉我们,阅读的思维隐性特征,也是会有外显的呈现。以项目研究为抓手,促进学科融合式的文本阅读,对文本信息的提取、理解、分析、品鉴、运用、内化,逐渐实现深度阅读,通过项目评价来实现闭环研究。如STEM项目学习是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显著提升的最佳路径,项目式阅读推进全科阅读,而与之相匹配的过程性评价研究,是阅读成长的记录,也是阅读素养提升的见证,还可以通过相关评价检视项目研究的成效与价值。
        2.以主题活动推动深度阅读的评价研究。如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整体性让其更加系统化,尤其是更注重阅读方法的引领。通过主题式阅读活动,考察学生对多文本阅读选择合适的策略的能力研究,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如通过研制阅读指导手册,通过从单篇文本走向多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数字化阅读等多情境阅读教学个性化探索,形成多样化的阅读生态。同一主题下,可以是纯美小说,可以是人物小传,可以是绘本阅读,也可以是信息类文本阅读等不同文体的内容,思考与之一脉相承的评价,还有与指向评价的阅读策略。如信息类文本阅读,如何获取信息,如何整合信息,如何评鉴和运用,都有相应的阅读方法,体现阅读过程,呈现阅读结果。
        3.以数字阅读拓宽阅读途径的评价研究。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学生阅读的诸多便利,信息化阅读素养也不容忽视。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水平不成熟的阶段,其阅读态度和阅读认知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时代碎片化知识随着信息的迭代更新铺天盖地而来,选择性阅读、精读泛读相结合的形式阅读都是有挖掘如何提升阅读素养的价值。如设置数字阅读平台,解决阅读过程性跟踪问题,记录、分享、交流学生阅读过程性感受,实现过程性评价替代结果性评价,构建新式阅读评价模式。如利用网络平台,小程序“小管家”“晓黑板”等,都可以以语音呈现阅读内容,可以以图片的语音呈现阅读方式,形成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总而言之,注重阅读素养,实现评价策略的优化,鼓励学生为了特定的目的和情景需求,以思考为先导、以表达为指向、通过评价研究,实现学生阅读品质优化,从而锻塑儿童全面完整的阅读素养,最终达成符合新时代育人标准的发展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