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张锦涛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化,教育部对各个学龄阶段的教学水平开始加大重视。
        张锦涛
        浙江省东阳市实验小学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化,教育部对各个学龄阶段的教学水平开始加大重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为学生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一门基本学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作者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总结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并对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反思,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上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借此机会分享出来,希望为广大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节优秀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必然是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的有效,教师教的高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及了解信息技术,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全力配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任课老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到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
一、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学校及教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没有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来讲,仍有一些学校及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只重视成绩而忽略其他学科的水平。教师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把成绩提上去将来才能有好的发展;班级和学校在进行优秀学生评选的时候,也主要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很少有关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奖项。
(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想学生具有高水平知识,首先教师的自身素养就要有足够高的水准。而现阶段来看,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上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很多学校存在让其他任课教师兼任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不够,信息技术教师只能停留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没有及时进行知识储备的更新。长期下去,学生会对教师的水平产生质疑,课堂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当前的教育模式中,许多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课堂模式,教学模式较为呆板、固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不高。教师如果能够科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则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学习成绩自然也能更好地提高。


(二)将学习内容简单化,做到通俗易懂
         许多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本门学科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不了,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很大程度地使本门学科简单化,学生明白了本门学科的学习意义就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信息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将课堂翻转过来,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课程目标,科学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程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标准。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堂设计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课程目标,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或者价值观,然后将其总结、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推敲,发现具有启发点的实例,提前做好引导的准备。
         在三年级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当设置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电脑、学会电脑的开关。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会开机,忘记关机,不认识键盘,鼠标,显示器等情况,教师应当将其列入教学问题中,详细列出如何带领学生熟悉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步骤。
(二)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认真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该门学科,对此门学科有强烈的兴趣,教师才能进行学习上的引导,信息技术课堂也应如此。另外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周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开展趣味性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进而提升整节课的课堂效果。
(三)教师要注意理论与操作的结合性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先讲解后操练,这样将操练与讲解分离起来,对学生的记忆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性,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记忆理论。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在进行某一知识点讲解时,一定要让学生边操作边熟悉。
        综上所述,要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能够顺利开展,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信息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教材背后的思想,使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利开展,促进教育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帮助学生成为能够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周晓蕾.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系统设计——以文字内容排版及展示的课堂教学为例[D]. 2016.
[2]. 慕长岭.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轻松学电脑, 2018, 000(004):1-1.
[3]. 白怡.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 才智, 2012, 000(007):104-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