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汤强柱
[导读] 在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通过不同维度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汤强柱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第二中学  新疆 伊犁 835100
        摘要:在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通过不同维度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要践行优秀的思维模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与核心素养思想融合,通过核心素养思想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完善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形成综合化学习能力,要通过不同维度对学生实施指引,让学生掌握技巧和方式,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学生整体学习素养的形成,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教学实效性得以提升。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核心素养思想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策略;研究

前言: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践行不同的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能动性,会推动学生整体学习素养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尝试核心素养思想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技能,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加强体会,通过核心素养思想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贯彻,让学生逐步形成信息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核心素养思想的不同维度,让学生将信息技术学习内容运用到实处,强化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成果。
一、优化教学环节,循序渐进提升学生信息意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不断优化课堂环节,创建适合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参与互动探索的模式,更新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在知识学习中完成实践,会推动学生整体信息意识的形成。教师基于教学需求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同能力,对课堂中使用的模式进行改革,会让学生能够有效完成知识探索,增强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推动学生总体信息意识的形成[1]。
        例如:在“感知信息”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课堂中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产生全新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弥补学生的学习不足,优化教学环节,可以指教师联系日常生活中学生了解到的不同内容完成信息技术知识讲解,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下塑造优秀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优化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学习素养的不断塑造,尝试加深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体会。课堂教学内教师尝试优质的方法,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互动完成知识学习,会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加大力度完善日常训练,强化学生计算思维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内教师要灵活转换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完成日常知识训练,以此在课堂内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对学生的不断指引,尝试新鲜、有效的模式会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有效增进学生的感知,通过强化训练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习信心也会得到稳步提升,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进步[2]。
        例如:在“算法”相应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内不断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点的练习,通过日常训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提升信心。课堂教学过程要通过不同维度塑造环境基础,通过模式的更新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练习的方式不断塑造优质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的计算思维得以提升,会做到核心素养思想在课堂中的有效贯彻和全面落实,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
三、整合优秀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氛围,通过知识讲解等不同角度塑造优质的环境,让学生在优秀教学氛围的合理塑造下增强数字化学习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做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与知识学习的有效融合。课堂教学内教师进行不同的方式手段,尝试组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完成知识学习,落实优秀的思想目标,会全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3]。
        例如:在“认识人工智能”知识教学中,教师在知识讲解结束之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体会人工智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价值。随后,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内践行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基于自己对不同知识点的了解和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人工智能的其他发展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通过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赋予想象和设计空间,能够有效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意识,形成文化感知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尝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传统学习中认知能力不足的现象,结合生活完成信息技术知识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宣传正确价值观念,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引,全面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有效完成探索,促进学生的综合进步。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理解到信息社会与法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在不同信息的认知和探索中要注意遵守法律、强化自身的道德,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和责任感,要成为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探索过程中的“绿色人物”保证信息安全,尊重信息理解信息,保证不同人在信息技术学习和知识探索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通过理性判断和手法探索尝试践行不同的学习内容、验证不同的理论知识,通过有效维护、规范化秩序的开展,让道德与法治融合与信息技术课堂教融合,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让高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方法和策略的变革,在教学中尝试新鲜模式,通过不同维度对学生实施指引,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方法完成信息技术知识探索。课堂教学通过不同维度对学生实施指引,让学生掌握正确模式、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会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整体进步,也会落实优秀的思维理念,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经验总结中和方法探索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核心素养思想的落实基础上,通过不同维度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整体学习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艳.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34):100-101.
[2]李婵.信息技术助力“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界,2020(48):8-9.
[3]吴加忠.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35):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