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杨银燕
[导读]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
        杨银燕
        石家庄电子信息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通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改善,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改善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在教育界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必备品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信息技术人才。就中职信息技术教育而言,教师不仅仅要充实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还应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科学观。
2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信息获取和共享的意识不足
        信息意识指的是学生对信息要有一定的敏感程度,结合实际的问题,科学的筛选和应用信息,将获取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分类。当前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学生仅仅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大量理论课程的学习或者机械的操练,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足。课堂教学中,学生仅仅配合老师完成相应的任务,信息共享的效果不佳,影响教学质量。由于学习环境存在局限性,学生难以深入接触信息技术,也没有主动接触和获取信息的机会。
        2.2信息处理能力有待于完善
        学生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习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将现实世界中的绩效问题采用形象化的思维进行深入剖析,找到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信息整合与加工,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然而,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尽管也注重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无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组装和系统操作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问题能力非常欠缺。
        2.3数字化学习工具与资源利用效率低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选择数字化工具,合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元化的渠道收集信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目前中职院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不够完善,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导致学生难以借助数字化资源主动地获取知识。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课堂很难管控,信息技术课堂讲述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3.1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着力改善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采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社会中,学生要正确地理解信息,合理地处理各类日常事务。教师在教学时应融入数字化学习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资源获取更加方便,学生借助数字教员和智慧教室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由于智慧教室还未普及,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备难以融入到校园中,中职教育要重视实践与培训,要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法人实践课程开展,因此教师应树立责任意识,将数字化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尽量丰富教学资源。

在校园中普及数字化学习资源,带领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着力改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
        3.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项目教学法,老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的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多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接受知识。
        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动画,让学生仔细观看并尝试说出动画中应用到了Powerpoint软件的哪些功能。在学习了相关内容之后,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操作软件制作动画,熟悉软件界面、各种功能的使用,自己总结制作动画的技巧,在实践中深刻的理解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动画制作是中职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老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价值。与普通高中学生不同,大部分中职生毕业之后会直接踏上工作岗位,所以中职教育不能只传授知识,还要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几位学生共同完成某个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对中职生而言,网站的设计和规划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仅凭个人能力很难顺利完成,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项目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3结合探究性活动方式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是数字化技术,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素养,改革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转变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心理状态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在第一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科学理念,认识网络和相关资源,通过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使学生更好地利用数字化工具完成各类作品的设计与创作。第二阶段,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每个单元设计中,将已学的知识和新知识衔接起来,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合理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也能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单一的评价方式仅仅可以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评价倾向于考试成绩的分析。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除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外,还应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丰富评价内容。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考核时,不仅仅采用笔试的方式,也可以融入计算机考试考核环节中设置多元化的情境,从而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评价主体也应实现多元化,不仅仅融入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自主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在数字化学习理念下形成综合性评价的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中职教育应本着立德树人的理念,优化素质教育体系,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站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应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该文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阐释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洁.核心素养下中职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探究[J].亚太教育,2019(10):157.
[2]洪成.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09):78.
[3]梁寿平.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计算机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