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化瓷烧”非遗传承的中职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李桂婷
[导读] 德化瓷烧制技艺是福建德化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李桂婷
        福建省德化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德化瓷烧制技艺是福建德化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德化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德化瓷雕塑始于宋代至今从未间断,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一种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种是将泥塑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干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的。
其捏塑工艺精巧纤秀、造型逼真,在刻花、浮雕装饰上,工艺美与材质美相融合,呈现出名窑气质,尤其是白瓷制品浓淡分明、层次丰富、釉色乳白如凝脂,透光度极好。德化陶瓷品历来是中国贸易重要输出品,与丝、茶并誉于世界,有"东方艺术珍宝"之称。
关键词:德化瓷烧  现代学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是人类的“活态灵魂”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地域文化的特有资源和文化宝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承受了巨大冲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进”。我国有五千年的漫长文明史,在这期间所形成的优秀文化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地方性职校在“非遗”传承上更是有着地缘、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当前,职校在“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取得了初步成果,诸多学校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发挥文化和人力资源优势,营造非遗传承氛围,在推动政府和社会积极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如组建学生社团,营造“非遗”文化氛围;开设相关选修课,树立学生“非遗”传承责任意识;走访“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等。一方面,这些探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应成效,加强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非遗”传承氛围;但另一方面,这些“非遗”传承模式还存在许多现实难题。?
一 现代学徒制出现的必然性?
传统学徒制师徒之间关系密切,通常是“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徒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受制于无法大规模地培养人才。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传统的学徒制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由此现代班级授课的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应运而生。但班级授课模式常常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学生步入社会,实践技术普遍不行,因此需要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二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实行企业和学校结合培养的模式,学生具备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工。学校职业教育中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密切结合,尽量多安排实践讲授,缩减传统的理论教学课时。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学必须整合一切教学资源,以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素质为主,注重实践性,创新教学模式。

?
1、加强宣传力度,完善政策保障。学校应加大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宣传,改变学生和家长的传统观念,让更多的企业参与。此外,学校应制定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和校企合作章程,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吸引企业参与合作培养;政府可制定与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接收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同时,可建立相关的实习平台中介系统,帮助学校和企业增加接触途径,更好地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2、深入校企合作,构建三方共赢。学校应根据区域经济情况选择与有合作意向的优质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各司其职,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教学,企业派优秀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校内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企业也可选派专业人员到课堂进行实践讲授,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工作,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共成长的合作机制。?
3、改革课程体系、融实践于教学。中职学校应依托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凸显专业特色,针对企业工作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校已有专业和课程进行改造,形成融合学生理论水平、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学校教师可以与企业实践专家合作进行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通过企业和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创新 。如: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可采用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再学习能力,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企业讲师进课堂、企业项目进校园、师徒制企业实践三个阶段,即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完成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第二学年企业师傅与专业教师共同带领学生经营短期项目进行实训,锻炼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第三学年学生进企业成为学徒,专业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徒进行岗位实习,培养岗位胜任能力。?
4、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整体力量。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来自学校和企业,学校教师须既懂专业又懂教育教学规律,企业师傅须具备高级技术职称和资深的工作经验,并具备较好的授课、带徒弟能力。专任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力求成为“双师”型教师,不单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技能。如可利用假期,安排骨干教师到生产车间轮训;还可以采取聘用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的方式,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5、加强实训建设,提高实践教学。学校在政策允许下应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创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可以全方位模拟企业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仿真性实验实训基地,为专业教学提供物资基础。一方面,企业为训练提供技术熟练的师傅,指导和监督学徒的技术训练;另一方面,企业要投入资金以提供足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际训练所需的原材料,供学徒实践学习所用,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生实践,以满足现代学徒制“师带徒”教学的需要。?
          综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趋势,是顺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趋势的一个改革方向,但愿我们能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宗鹏霞、姚鹏、陆德芳.校企“联姻”,共育技能型人才[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翟吉林.以生为本,探索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新模式[J].教师,2011(35)?
[3]施胜胜、张卫平.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201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