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模式创新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张志斌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地位日渐上升
        张志斌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 3623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地位日渐上升,新的课程改革也开始稳步施行,教育行业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初中地理的教学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需要摒除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发展[1]。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地理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在应试教育思维下的学生往往思维被固定在某一方小天地里,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独立思考能力退化,为了改变地理教学的这一局面,需要教师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一、现有的初中地理教学的弊端
        (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较差
        初中的地理课程知识内容较广泛,有些知识较为生僻和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以及为了课程进度而把讲解速度加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累积,课堂学习更加吃力,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新知识的学习没有任何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学习成绩自然难以提升。
        (二)书本知识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
        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来说,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知识掌握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本知识的学习本来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过分的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课外的实践,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脱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对于地理的学习热情也就消失殆尽[2]。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让学生对初中地理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通常情况下,学校的初中教学把语文数学和英语定义为学生学习的三大主要课程,对于其他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这三门学科,所以在课时安排上就会减少,由于受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学生自身对于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也不会给与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严重,教师的讲课过程也是死板无趣,枯燥无味的,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对于这一现象,教师以及学校应该纠正错误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明白地理课程的学习与其他的科目是同等重要的,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极其广泛的。

同样的,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激发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进行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一切新鲜事物充满浓浓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教师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进行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能够极大程度的激起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学习中去,更好的掌握教师所讲解的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一些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资料,在课程开始前先为学生展示这些内容,让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以及自然灾害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较快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单一的学科知识,教育是可以有学科的跨越性的,单一的某一方面突出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地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从河流山川到风土人情,气候冷暖等等,内容涉及极其广泛,五十六个名族,每个名族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通过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探知欲[3]。同样的,通过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祖国这九百六十万平方的土地有更深的认识,也能够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重视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它对于课外实践的要求高于其他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课改下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需求了,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模式是学习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再是以前的只看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多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前提下,全员参与,在实践中进行沟通交流,发散思维,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在实践中提高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并且在实践中还能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度才能更高,对于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
        不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不是毫无目的的随便开展,需要教师立足于课程内容的实际,结合生活中的环境,气候,地质地貌等诸多因素进行实践活动的规划。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做到劳逸结合,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情。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选择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能够在积极,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卫星.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法的探究[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11):P.26-26.
[2]陈迪.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创新[J]. 学周刊, 2019(20).
[3]张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地理教育创新策略研究[J]. 新智慧, 2019, 000(0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