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刚
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 610203
摘要:高中地理和美术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将两个学科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提升地理教学活动的科学有效性和趣味性。高中地理课程结合美术学科,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与美术的融合课程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美术;融合课程构建
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具有较大的转变,不仅仅向学生进行地理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美术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有效的进行创造美、传递美,对学生形象和逻辑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加强构建地理和美术的融合课程,提升教学效果。
1高中地理与美术的融合课程构建重要性分析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目前各种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中通常将图文进行有效结合,创新教材的编制,设置大量生动形象的插图,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1]。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增加大量各种各样的美术图像,有效的增加了地理教材的生动形象性和美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分析。美术图像采用不同的独特形式承载了不同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同时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功能,对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辅助。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和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构建两者融合课程,提升教学的实际成效。
2高中地理与美术的融合课程构建途径探究
2.1注重美术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教育功能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内容和技能,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手段进行了解,同时帮助学生对人们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熟练掌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美术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课堂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地理审美教育和价值引导。美术学科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帮助学生进行创造美、发现和鉴赏美。地理和美术融合课程构建,实现地理审美教育,通过图像对地理事物进行审美发现、判断和评价。地理教学中对人文景观、地域风景、自然气候变化等景观图像对自然美进行全面充分的诠释,更加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另外,地理教学中采用对历史文化古迹、建筑和设备、商品等事物进行美术图像的绘制,展示不同的人文美,同时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交融,利用美术图像展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例如,高中地理中“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模块中,采用美术图像,将丰富的地理知识进行简单的构图描绘,向学生进行全面展示了各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具体情况,同时对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以及相对关系、三圈环流形成机制等相关信息在美术图像中进行充分体现,充分发挥融合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抽象繁杂的地理知识转变了更加形象生动、具体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模块的记忆和理解。
2.2增加美术技能和地理课程的融合
美术技能在地理教学课程中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主要是教师运用黑板采用简单便捷的文字、图表和符号等对相关知识进行精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采用简单的美术笔法对地理图像进行简洁的绘制,利用美术简略清晰的线条,地理相关事务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描绘。因此,高中地理与美术的融合课程构建中加强美术技能的应用,充分发挥美术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教育功能。例如,高中地理中教师讲解到关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过程中,将海上、陆上内循环、以及海陆间循环之间的关系采用美术技能进行描绘,利用美术板书、板画、版图的技能将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的联系进行描绘,便于学生对三大循环的基础过程在短时间内进行掌握,同时有效的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快速正确了解。教师创建地理和美术课程融合,将“水循环”涉及的繁杂知识内容进行简单形象化,能够有效节约地理课堂教学时间,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同时采用美术技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创建趣味性的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2.3丰富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发达,具有较多的网络教学、新媒体和大数据资源。高中地理教师在构建和美术融合课程的过程中,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整合和应用,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课程的创新。教材是课程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将教材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和美术学科的融合,充分发挥美术图像和美术技能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功能,加强个性地理课程的开发和构建,重新组合教材序列,增强地理课程的鲜明性,充分体现出教材的生命力[2]。另外,学校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概念,突破传统教育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创设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活动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美术技能亲身进行地理相关知识、规律和原理图的绘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高中地理与美术的融合课程构建,以美术图像和技能的角度进行探讨,充分发挥两者结合创新教学课程的重要作用,将繁杂的地理知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学云, 卜新尧. 新课改背景下基于课程基地建设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高中地理和艺术审美课程基地为例[J]. 江苏教育研究, 2019, 409(13):31-35.
[2]王军. 刍议图像教学与高中地理课堂的融合[J]. 教师, 2018, 000(007):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