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茹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正村镇韩家营小学,河北 保定 072557
摘要:当今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许多贪玩的孩子,没有形成一定的自制力,造成许多学生学习差,就形成了后进生。后进生在学习中备受歧视、体罚等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给后进生身心带来创伤,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所以有很多学生选择了破罐破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没有了进取的心理,可见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多么重要。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后进生管理;对策分析
引言:我国教育对于后进生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误解,目前后进生的现状就是经常在学校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冷落、其实甚至是体罚等不公平的行为,这对于后进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是他们久久不能转化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显现已经明确的颁布了关于后进生管理工作的相关教育要求,但是很多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等方面并没有重视,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这也是造成越来越多后进生的关键原因。本文主要对当前小学班主任在后进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关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实际作用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对于小学后进生的管理质量。
1 小学后进生管理工作现状
1.1班主任缺乏公平管理原则
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青少年时期,那么青少年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生在这个时期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公平感的认知也与越来越清晰,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该及时的为他们树立一个公平管理的概念,让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公平竞争。但是在当前小学后进生的管理中还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公平现象,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班主任比较爱惜和关注优秀生,对于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忽视,这就造成了在学习和活动中的不公平现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小学班干部的选择,大多情况下老师都会选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并且好学生和差等生犯同样的错误会受到不同的惩罚,好学受到的惩罚会相对轻很多。
1.2主导地位过于突出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因此就避免不了出现专制管理现象,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管理中缺乏一定的民主性。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一般都是雪是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管教,这样一来就很难在班级管理中形成健康的师生关系。尤其是一些本身专业素养不高的班主任,更难实现在班级管理中的公平性,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采用民主的管理放肆,但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存在严重的歧视现象,习惯性的否定差等生的建议和思想,这对于差等生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 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对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主要的外在因素和学生个人的性格思想等内在因素。对于社会因素主要就是学生收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并效仿;家庭因素主要就是学生家庭成员不完整以及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等等;学校因素主要就是成绩和学习方案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虽然外因能够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内在因素,大部分的外在因素是通过内在因素起到影响的。学生到了小学之后才开始了真正的正规学习,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学习感兴趣的部分,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也要学习,所以会造成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这也是造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
3 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后进生的管理现状
3.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歧视后进生。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处于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的起点,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价值观,但是由于教师在班级管理问题上没有进行公平的对待,重视成绩好的同学,忽视了成绩差的同学。假如一个好学生犯了错,教师很容易原谅;一个后进生犯了同样的错,教师往往会认为没有办法管理了,缺乏耐心的教导,全盘否定学生的做法。如果班级里出现了什么不好的问题,教师脑海中第一时间会认为这是谁谁做的,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内心。
3.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带有主观情绪
教师在管理小学阶段的学生时,往往会把主观因素加入其中。如果和某个学习好的学生谈得来,教师就会认为这个孩子很好,在平时学习中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下都会对这个学生评价非常高,还经常鼓励和赞扬学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学生不是自己喜欢的,认为他是一个后进生,就会认为这个学生没有一丁点的优点,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4 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后进生的管理措施
4.1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小学生生常常由于被教师批评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变得浮躁,导致静不下来,从而做题没有清晰的思路。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甚至更严重的有的学生还会对数学产生抵触感和恐惧感,对课堂学习失去原有的兴趣,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创作性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教师要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和学生交流,预防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自信心消失的现象。
4.2多给后进生锻炼的平台
后进生的学习不好,有的还可能在课上捣乱。教师应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后进生的学习,给与后进生锻炼的平台,让他们体会到自己也是班级中的一份子,让他们感受到责任,帮助后进生与其他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
4.3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帮助教师与后进生保持心灵的上沟通。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会对教师持肯定态度,更利于知识的掌握。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断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来提课堂教学效率,对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教师需要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所影响,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后进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次不恰当的批评或者表达方式有些不正确而带来心灵上的创伤,甚至让本来基础薄弱脸皮薄的学生对学习更加厌恶。所以教师应该懂得如何鼓励学生,赞扬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和满足感,鼓励可以满足这些,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需要提前做好引导的任务,可以实行积分制,根据每个同学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对于完成任务出色的同学进行表扬或者实质性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对于这节课发挥不是很好的同学,同样要给与鼓励,帮助后进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经过我校老师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后,学生的综合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后进生不再抵触学习,产生了与同学竞争的意识,又有效地提升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该注重后进生的发展,因为注重后进生的发展可以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班级学习氛围,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改变自己的位置,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从内心里改变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提升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明侠 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后进生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25,(05):61-62。
[2]刘俊铭 梁宇 用爱托起孩子的明天——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J].中华少年,20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