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有效德育教育渗透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李永成
[导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繁多、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李永成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民族中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100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繁多、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历史文化,它不仅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集中体现。中华传统节日它本身就包涵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内在的意义,凝聚了深厚的民风民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浓缩。孩子们通过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不仅可以使自身具有良好的品质,提高个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还能提升自我的内在素养。传统节日文化是学校德育教育丰富而宝贵的资源,通过中华优秀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都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民族性和传统性。那么学校如何有效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渗透到校园环境中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人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应把环境创设这点放在首位,学校要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文化的环境。每逢重要传统节日时,学校可通过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宣传,学校微信家长群、钉钉群、利用网络、还可在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宣传标语等宣传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历史、传说、风俗等,使学生在这里汲取知识、开阔眼界,使环境发挥应有的传统节日教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室的横梁文化、橱窗文化、楼道和楼梯文化等,多渠道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营造出浓浓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达到让学生过目不忘的效果,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髓,通过让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和树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在很多课程的很多内容中都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教师要研究和开发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节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节日、喜爱中华传统节日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精华的,在倾心倾力地教的过程中,其中蕴含的各种道德因子、优秀的素材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久而久之,所有的教学都能够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的自身要求的动力,时间让道德不断进步,在长久的累积和沉淀中转化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校语文课堂将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诗词、经典著作、民间故事等教学常态化,利用古诗词的教学及时链接经典诵读中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知书达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例如,教材中关于中秋节诗词开展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对张九龄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象征意义、中秋节的节庆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体验人们对家庭亲人团圆的向往,激励孩子们积极向上,追求完美。逐渐就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虽然《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有效渗透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主责。但学校的其他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纳入到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政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将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纳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全过程中,并且要始终贯穿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之中。
        三、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中
        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学校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如:主题班队会、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传统节日故事会、传统节日茶话会,传统节日诗歌朗诵会等,以最接地气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积极开发其中包涵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升华。如在“端午节”我们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手工编织“五彩手环”、“包粽子”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了解和喜欢;在重阳节开展敬老爱老孝老实践活动——为家中老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给爷爷奶奶洗洗脚、做顿饭等),师生一起背有关重阳节的古诗,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在中秋节开展“话说中秋来历”、“吃月饼赏月”、“回老家探亲、参加乡下最淳朴的中秋夜活动”等,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春节期间可以让学生动手写春联、剪贴窗花、制作中国结、拍摄春节节庆照片等在实践活动中寻找中国年味,在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民俗活动中让孩子们体会和感受浓浓的 “中国情”,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元宵节期间让孩子们“闹元宵亲手做花灯”、“闹元宵和家人一起猜灯谜”,并动手创作绘画、剪纸、书法、手工、写活动感受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广泛地开展各种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落实感。真正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
    总之,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底蕴厚重而丰富,有着其独特的内涵和魅力。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发挥好自身的渠道作用,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自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学生实践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在学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产生共鸣效应,自觉地弘扬祖国文化。努力让学生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