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63111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需要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去挖掘,进而构建出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教学模式。本研究通过深入挖掘生物化学课程的育人元素,丰富课堂思政内容,创新课程育人形式,构建出了具有思政特色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形成了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教学模式,对生物化学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效果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为医学类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的实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是关键。但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地带,从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非思政课教师普遍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孤军奋战”的困境,进而不能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1]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挖掘所有课程的德育元素,实现高等教育"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生物化学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是以研究人体内化学组成及其体内代谢转变规律,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需要我们去挖掘。本研究就是通过深入挖掘生物化学课程的育人元素,丰富课堂思政内容,创新课程育人形式,构建出具有思政元素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进而探索出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以期实现提高生物化学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效果,促进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希望能为医学类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的实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研究对象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
2.研究内容
2.1研究“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实施对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增长教师的育人热情的促进作用。
2.2构建出一种适合高等医学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创新型生物化学课程体系。
2.3探索出一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从而对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3.研究途径与方法
3.1研究途径:
(1)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提升教师思政素质,培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2)凝练课程育人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4)保证教学实施质量,确保教学设计的准确落实。
(5)教学效果评价。
3.2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4.研究结果
4.1 教师育人能力和思政育人热情得到显著提升
对教研室教师进行调研,分析得出,教师普遍认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意识到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切实改变了教学思维,增强了育人的能力,激发了育人热情。
4.2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的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1)编制了课程思政案例集。包含民族复兴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和医者仁心教育、科学精神与探索创新精神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比如,在讲授 “绪论“一章时,从生物化学发展历史的演变,引出我国在建国前错失的两百年,再联想到现今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育学生要发奋图强、珍惜好时代、做好时代新人。再如,讲授实验第一个课时,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角度解释上实验课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就是理论实践的一种形式,很多理论都是起于实践,并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检验而确立的,并通过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使学生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正确对待实验课,等等。
(2)将课程思政案例内容和教学涉及写入大纲,写入教案,指导课堂教学的实施。
(3)形成一套“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按照生物化学学科知识特点,将课程知识为“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控”、“基因信息传递与表达”、“器官生化”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依据具体教学内容设定育人主方向,比如第一模块主要通过民族复兴、中华传统道德传承、科学创新探索精神等育人元素,培育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第二模块主要通过各物质代谢间的联系,培育学生学生用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取解决临床问题;第三模块从“病毒等病原体基因传递的特点,培育学生养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意识;第四模块主要从整体生化与部分生化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统一、科学的思维看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形成。
4.3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评价
(1)对显性育人结果的评价
以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物化学成绩为对照组,对比2018级、2019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2109级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2018级学生的成绩,由此说明,虽教学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对隐性育人结果的评价
调查问卷对比结果:对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利用“问卷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得出,认为课程思政案例融入自然的占95%,认为能够帮助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占92%,认为通过老师在课堂汇总引入的育人元素能够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兴趣的占95%。
5.结论与讨论
通过深入挖掘生物化学课程的育人元素,构建出的具有思政特色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明显改变了教师以往只注重课程显现教育而忽视课程隐性教育的情况,对于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和热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课题实施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新途径,使本课程即达到了课程显性教育的目的,又较好地完成了课程隐性教育的使命,切实提高了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现象,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2]。课程思政就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作为高校的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课程思政,尤其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全体教师的职责,要体现在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每一方位。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10-14.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 育,2017(1):43-46.
[3]邱开金.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