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教学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王占平
[导读]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无论是在内容的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提高
        王占平
        上海市青浦区东湖中学
        摘要: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无论是在内容的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提高,因此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就更高,想要显著的提升教学效率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生成性的课堂模式。在本文中笔者将基于个人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来介绍详细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
        生成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其应试技巧,更加强调学生应当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强制灌输,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也是重点构建和考察的地方,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这无疑是更好更合理的选择。
1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虽然高中数学整体还是处在基础教育的框架之内,但毫无疑问的是,高中数学已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想要取得优秀的成绩,除了要有较强的知识记忆能力之外,还要紧密配合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然而经过大量的实地走访和调查却显示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尽管在高中都集中着基础教育阶段最为优秀的教师队伍,但他们大多都只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逻辑,尽管这一套模式在过去曾取得过不少成果,但代价也非常明显。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介绍。
1.1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且单一,无法激起学生共鸣
        尽管在年轻教师的手中已经悄然开始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行动,但这只是庞大高中教学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学校都会倾向于使用教学经验更加丰富的教师来负责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而这些教师往往并不懂得变通和灵活,在课堂上只会依照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式的诵读与板书,数学本身在高中所学的学科当中就属于比较枯燥无味的一类,经过教师的讲解,不仅没能赋予数学以有趣的因子,反而使学生更加厌倦数学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是诵读式的教学,到了课下学生又免不了要经历题海战术的洗礼,长期紧绷的神经以及过大的学习压力会让学生感到疲惫不已,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如果能够及时跟上教学节奏还好,如果当中存在理解障碍导致学习进度没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性的问题。举例来说,当今的学生在很小的年龄段就已经接触到了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和设备深刻的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但是在学习中却丝毫见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不少教师也对利用信息技术来教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学生会感受到隔阂。


1.2课堂缺乏有效地互动环节,师生关系紧张
        前文提到,生成性课堂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自主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并借此来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然而,这一过程进行的前提就在于通畅的师生互动,如果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互动,就会使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不到非常准确的掌握,进而影响其教学计划的设计精度。而对于学生来说,尽管要扩大其自主学习空间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纠错。然而现在的情况确实教师没有把自己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搞清楚,导致频频出现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情况,学生由于缺乏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因此学习积极会有大幅度的降低,这显然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2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教学对策
        必须正视的是在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当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阻碍,也为教育改革的成功增添了不少麻烦,因此,想要建设生成性课堂,就必须先革除当下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体验。以下是详细的教学方法介绍。
2.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生成性课堂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一个不同就在于对学生能力的侧重点不同,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传授应试技巧和基础知识,而生成性课堂则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关注其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给学生的脑中种下创新思维的种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为其学习创造全新的思维方式。其次,要打破惯性思维,再给出数学问题之后鼓励学生自行寻找答案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比如说在学习几何的知识时,引导学生尝试将图形与数相结合,使原本两个分道扬镳的学习内容产生交叉甚至结合,可能最后都不会有什么突出的效果,但这种思维方式却是极为可贵的。
2.2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生成性课堂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就在于丰富的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开始进入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比如说在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的图像、视频以及动画,为学生降低理解门槛。
3总结
        明确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丰富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才能够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健康成长和光明的未来。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反思,热切拥抱和实践新兴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3):71-74.
[2]席晓丽.高校“翻转课堂”与“生成性”课程意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3):103-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