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猛
郧西县马安镇初级中学 汪彬 郧西县天河英才实验学校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以往初中化学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化学课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逐渐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做出改变,努力营造一个趣味性较强的化学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参与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保证,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还没有得到完善,看待事情片面性且以感性为主,遇事比较冲动和鲁莽,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重视和学生之间进行真诚平等的交流,学生很容易因此而讨厌老师,和老师对着干,从而厌恶学习,反之,若教师以一种平等、宽容等方式去和和他们交流讨论,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和宽容,会喜欢上教师的课,从而更加喜欢学习,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平等的交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表达和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科学的想法和看法,教师需要正面的给予反馈,反之,教师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指出想法不当之处,比如说:在人教版教材中“溶液的形成”一节中,不少的学生会提出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错误观点,教师以宽容和平和的心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过程出现的纰漏,鼓励学生深刻理解溶液概念内涵,再举出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真实实例(可乐是溶液),加深学生对知识科学的理解。
2重视真实情景的创设,提升学生参与度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学生只有主动的将自己的原有认知与外界交互,主动的建构新的意义知识,深层次理解才会发生。化学问题的情景可以取于实际生产、生活,化学实验等,问题的设计应该重视价值性和启发性。比如说:在讲解溶解吸热和放热现象,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一个在底部用石蜡粘有小木块的烧杯中注入 20 毫升的水,向同学们展示加入水后烧杯底部仍然粘有小木块,接着往烧杯中,加入两匙氢氧化钠固体,并搅拌,而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落下来了,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粘在小烧杯上的木块会掉落下来?该问题引发了学生认知冲突,推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溶解吸热和放热的知识意义建构的探究过程中。
3讲解新闻轶事,提升学生参与度
我在刚刚讲完燃烧这节内容时,正好关注到一篇趣闻:日本媒体报道,东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病人,接受手术时不慎放了个屁,碰巧被医生使用的激光点燃了,造成手术室起火燃烧,病人也被灼伤。趁学生充满好奇时,我顺势提问:屁竟然也会燃烧,那要符合什么条件呢?学生积极思考回应:要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激光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继续追问:那么可燃物是什么呢?同学们一时不是很确定,教师继续提示。为什么会放屁呢?(大家哄笑)屁是因为胃肠总是在不断蠕动着,就会有气体从肛门排出了。那么大家猜想屁的成分可能有哪些?同学们积极思考,说出了氧气、氮气等等主要气体。
氧气、氮气是可燃性气体吗?学生回答不可燃,那么可燃物是什么呢?原来人的屁中,有99%是无味的气体,除了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还有剩下1%能引起嗅觉的成分。氢气、甲烷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今天咱们重点学习爆炸。
多关注相关领域的趣闻趣事,建立知识和事实之间的联系。通过一则新闻,能够将复习和新课引入巧妙融合,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理解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同时使用不当也具有危险性。
4丰富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没有实验的新课中,要活跃课堂氛围,全靠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合理有效的学生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还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启迪思维,感受化学探究的意义。好的学生活动,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较抽象的内容,学生靠想象去理解容易造成理解不到位知识点混淆的情况。如《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课,按照课本,学生很难直观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配平。可将学生分组,用多色圆球来代替原子,让学生自己拼凑去配平化学方程式。在《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章,可以多次利用圆球让学生感受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转换。将抽象内容具象化,便利了教师的教学,也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易懂。
5创设趣味实验,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讲授《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这节,采用了“烧不坏手绢”的实验,进行了形式上的创新。教师和一名学生一起做同步实验,不同的是教师手帕蘸的是稀释的酒精,学生蘸的是 95%的酒精。结果教师的手帕没有烧坏而学生的手帕烧坏了,同样的“无色酒精”、同样的手帕、同样的操作,却有了不同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揭秘的热情。学习了本节,燃烧的三个条件,学生能解释手帕烧不坏的原因。
在讲授《物质的溶解性》这节内容时,采用了将两片相同的泡腾片分别同时放入洁净的盛有相等量水的烧杯中,学生能够观察到热水中泡腾片产生气泡速率更快,并且泡腾片比冷水中溶解速率更快。将溶解好的泡腾片水给两名同学喝,学生非常开心。课堂上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互动,尤其是生活中的物品,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学习如果能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让知识“活起来”,从而“火起来”,是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智趣导入”,是给课堂增进趣味性,增强生活性,增强与社会的联系一种很好的方式,一般较好的引入既要能激发兴趣又要短小精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用。
结束语: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围绕课程教学的目标,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趣味实验,丰富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重视真实情景的创设,在教学中讲解新闻轶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的意识,以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欧肖芳.化学高效课堂融入式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J].化学教学. 2012(03):22
[2].阿衣先木古丽·艾力木尕孜.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