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教学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孙维超
[导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训练学生数学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提高他们多方面应用数学的解题能力
        孙维超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    2115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训练学生数学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提高他们多方面应用数学的解题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提高解题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但有时候数学成绩高低并不是因为解题能力不够,而是思路不同,解题方向错误,或者是细节问题等等其他原因。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教学
        由于高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要但是又是很多学生一谈起成绩就害怕的学科,数学特别的偏科的现象在女生里也是非常常见的,大部分女孩子缺乏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空间分析能力,数学偏科太严重。当前,我国的高中生在高考的重重的重压下,数学分数的提高办法多是会选择以题海战术为主,这样非常束缚和制约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同时这也造成很多学生越来越缺乏一定的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思考能力,更是缺乏举一反三的基本数学解题能力[1],又累又亚历山大,学习是要讲究技巧的,不能只凭借题海战术来解决所有的数学题目,更何况高中生要学的数学内容是千变万化。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注重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几个方面入手。作为高中教师应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水平,进而养成适合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数学成绩,提高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一、提高和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解题中的审题技巧
        数学题目解题第一步,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万事开头难,如果题目都读错或者理解错,后面做的再多再好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方向都错了,努力也白努力。其中,很多学生在真正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错误或者方向性大错误,究其原因大都是审题能力不足够,不注重数学审题过程。对题意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清楚,找不到解题的层次结构,弄不清楚数学题目中的隐藏的可以推理得出的间接已知条件,从而不能解出正确答案,或是跟正确答案大相径庭,背道而辞。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进行数学审题能力专项训练,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搞清楚弄明白数学题目中的一些隐含的条件,以此来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挖掘隐含条件往往是第一步也是不可以少的环节,例如已知条件三角形的内角分别为A、B、C,则可以得出A+B+C=180的隐形条件。再比如有一年的高考题大致是用长45 cm和宽24 cm的长方形铁皮来做一个无盖的容器,先在四角分别截去-一个小正方形,再把四边翻转,那么容器高多少使其容积最大,由于含有隐含条件0<x<12,导致很多学生都没有充分考虑而不得终解。这样的例子很多,只有大力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隐含条件对数学解题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容易干扰学生从而得出各种错解,又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在解题时如果能及时的发现这些有价值的因素和条件,为求得正确解而扫除障碍、架桥、铺路[2],在解题中就应该形成认真仔细审题和周密严谨思考的良好解题习惯,遇到此类题目路要能够捕捉到隐含条件的“蛛丝马迹”,增强洞察的能力,显化这些题目中隐含的各种条件,提高解题能力[3]。
        二、充分经典数学例题训练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解题发散思维
        数学教材中选择的课本中的大部分例题都是专业的教育家经过反反复复论证而总结的经典例子,对于高中的数学讲课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融入自己的分析,来抓住高中生的数学知识还存在的数学知识盲点及解题误区。

通过经典例题的举一反三式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更好地培养解题思路、消化吸收数学知识,更好地建立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思维。说到思维有收敛和发散两种区别,发散思维着眼于鼓励人们发挥想象,大胆猜测,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需求各种新的答案。不少数学老师,趋向于死记硬背,机械运用,认为数学是一门相对较死板的学科,让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僵硬[4],做题的准确率也有待提高。教师不仅要自己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数学符合表达,透过题目看到事物的本质,最终形成发散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很多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高中时学习数学思维僵硬,不能多角度多种途径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法从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还停留在做题本身,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很多教师也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具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固化来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容易形成就题论题,不能跳出题目传统思维的框架,不能鼓励学生从各种途径解决数学问题,不能从旧的问题中发散出新的问题,解题思路清晰但不够发散,这对于数学这门需要具有发散思维的学科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大胆突破,不能因为习惯来解题思路就放弃来新的解题手法。在例题练习的时候,可以鼓励和夸奖学生的题目多种解答技巧和思路,例如解2<∣6x-2∣<16不等式时,方法一:当6x-2>0时,就有2<6x-2<16,反之当6x-2<0时来进行解答。方法二:也可将2<∣6x-2∣<16这个不等式进行转化一下,条件一是2<∣6x-2∣和条件二∣6x-2∣<16,再利用运算法则来进行解答。实现一题多用,一题多法,一题多解的数学解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发散思考的习惯,跳出传统的数学解题的思路和固有解题方法和模式中,跳出原有的框框架架,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题目的时候也是游刃有余,条理清晰。
        三、营造良好温馨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自信
        高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的相关能力的同时也需要用情感含辛茹苦的给予学生温暖,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答题,特别是多夸奖和包容他们的小错误,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解题思维,让学生可以跟着数学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思考,总结,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四、结论
        总之,高中数学占高考的比重非常大,分数差距也拉的比较的大,有的学生能达到150分的满分,有的学生最高都不会超过90分,数学是非常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的,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生活应用较多的学科,高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巩固高中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特别是书上经典案例分析。随着课改对于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在教学中老师要跟上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授课效果,着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高中时期,是学生们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黄金期,高中生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实现自我完善,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牢固掌握和运用能力,对今后的生活和未来工作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实践运用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方晓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24):8-9.
        [2]付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措施[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9(08):42.
        [3]王小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9(19):129.
        [4]王瑞丁.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