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文平
安徽省霍山第二中学 安徽省 六安市 237200
摘要: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学的设计和组织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所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就成为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受个人情感和思想支配,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逻辑推理带有一定的被动性,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激发和引导,并使学生有愉悦的学习感受,从而进行主动性的学习。本文以教学情境、数学实验、生本方式、练习活动、评价鼓励、翻转课堂为方向,介绍了初中数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主动性;提高;方法
前言:在自主学习为主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是保证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内容。但是初中生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状态呈现被动接受的情况,主动性不强。其主要原因是兴趣的不足,缺乏良好的感受,没有学习需要,所以在教学中也就呈现出学习主动性不足的情况,降低了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对于此,教师需要秉持以生为本,重新建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数学学习理解带动兴趣、意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以情境导入数学知识
初中生数学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中,对基础知识没有了解兴趣是主要原因之一,造成课堂中的学习都是等待,没有自主性的思考。对于此,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展示变成情境,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认识,并形成想要做了解的想法,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得到了提高。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只是做基础知识的展示,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做主动性的学习了解。教师可以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位置与方向”的联系、与方程求解的联系、与雷达的画面联系为内容,多样化的呈现坐标系,以此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想要去做深入的学习认识。情境导入数学知识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基础知识,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其中要注意情境内容与数学知识的联系[1]。
二、组织趣味的数学实验
趣味的数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让枯燥的推理和练习变成有意思的数学实验内容,在感受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初中生在性格上有着较强的独立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的强调很难达成效果,有效的方法是让其有愉悦的感受,从而想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实验的组织就让抽象知识的探究变成了可操作的内容,有助于情感感受的提升,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2]。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就组织学生利用定理测量计算房屋的高度,让数学学习变成具体的实践性行为。首先让学生做勾股定理测量房屋高度的理论分析和过程设计,然后带领学生走到室外,利用量角器和米尺做房屋阴影角度和地面阴影距离的测量,之后进行计算,求出房屋的高度。这样的数学实验下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认识更为准确,并能做变化性地思考,而且让数学学习有了趣味性,肯定会做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
三、组织生本的探究思考
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要有良好的感受,在传统教育下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都是让学生做固定的知识理解,让学习变成了一种接受的方式,学习的主动性肯定不高。
在生本理念下,数学课堂可以组织生本的探究思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为教学资源,以此让教学的内容都是在做认知上的解决和过程上的引导,有助于个人想法和认知的转变,提高数学探究学习感受。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鼓励学生做推理论证,并以学生的观点总结作为论点,开展讨论分析,学生在其中有个人认识的表达,也有问题地解决,学习的内容都是个人的想法和思维理解,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有保证,从而积极地进行证明和推理。
四、建立数学练习的活动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练习是多数学生的困境,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制约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此情况下,要提高主动性就要改变数学联系的形式,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建立练习活动,针对知识理解的需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数学解题练习,保证练习的效果,同时也在活动中利用初中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解题练习的主动性。比如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学习中,先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象与解析式中字母a、b、c值的变化之间关系,并将练习内容由简单到困难分三个层次,让学生从简单的题目逐渐进行练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也能让函数思想得到应用性的提升,保证了不同能力的学生参与练习的主动性。而在分层下学生因为能力会有不同的进度,可以提高练习感受,而教师在题目讲解分析中也能让学生去做解题分析,达成函数解题的思维交流,提高解题能力。
五、以评价提升学习感受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受情感的影响较大,如果自我性的认为数学学不好,也就不能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应在数学教学评价上多鼓励,以数学学习过程为基础,对于主动学习、创新思考进行正面的肯定和反馈,让评价提高情感体会,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信心,愿意做主动的知识理解。其中在动态评价上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树立主动学习是正确态度的氛围,在学习评价上以进步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建立数学学习信心。这样学生在评价下就会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 [3]。
六、翻转课堂提升主动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有独立思考的认识,也会有相互交流、实践练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变成自主学习,实现了自主学习的建设。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将课程知识制作成为教学视频,指导课前学习,让学生建立三角形全等的认识,并形成个性化的数学概念理解。这样在课堂中的学习也就会有想要表达见解的意愿,并在过程中有主动学习参与的基础,获得成功感,实现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提高。
结论:总而言之,数学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会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积极思考,进行逻辑性的推理和数据分析,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更为全面,有创新性的思考。这些学习状态的转变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思想方法的建立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在提高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中,要明确主动学习的方向,并以客观学习情况为基础做方法上的调整,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不继的推陈出新,智慧课堂逐渐得以普及,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个人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学与学习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孙清.探究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42-43.
[2]黄燕丽.初中数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漫谈[J].才智,2020(01):134.
[3]胡信城.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