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意义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潘水源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潘水源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看到被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的例子,在信息技术如此流行的情况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本文中将仔细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的应用意义,并给出具体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化;应用意义
        提起物理,不少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枯燥、刻板,这当中固然有公众长期以来误解的因素存在,最主要的还是物理自身的学科特点,物理对于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存在不小的理解难度,加之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很难提起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
1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信息技术的优势不可谓不大,得益于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具体的物理实验,而在过往的教学中,发达地区的学校可能还具备进行物理实验的条件,但边远地区的学校就只能是借助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说明来理解实验过程,这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传统物理教学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其呈现形式的单一性,物理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如果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失去积极性。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图像、音频、动画等,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完全可以借助这些丰富的表现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他们理解。比如说在学习八年级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会涉及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如果是传统教学法,那么教师只能借助教材中的说明和简单的器材来示范,而借助信息技术就可以寻找专门的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2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方式
        随着学生的学习程度逐渐深入,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信息技术的使用,实际上,不少教师还存在盲目排斥信息技术的情况,这种态度与想法不仅仅是短视行为,1也不符合教育不断创新的发展需求,教育需要不断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在物理教学当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元素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选择。以下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添加信息化元素的具体方式介绍。


2.1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没有给信息化技术的改革留出足够的空间,因此,想要在不改变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加入信息化技术是不现实的,因此,与其在后期教学活动开展时思考如何融入信息化技术,不如在教学设计之初就为信息化技术进行专门的安排,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一开始进行专门的信息化教学课程,然后逐步在传统课堂中加入信息化元素,让教师不必再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比如说在学习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时,先用温度计等实物道具为学生演示温度变化,然后在学习熔化和凝固等内容时,借助信息化的实验动画进行教学。
2.2丰富课堂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信息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相比表现方式更为丰富,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储备也更加多,众所周知,互联网中的内容可谓浩瀚如海,只要教师能够正确的使用,就能够为其提供无数的优质教学资源,因此,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掌握程度,学会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其次要提高辨别教学资源的能力,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选取最为合适的部分。比如说在学习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实验和设备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可以突破现实条件的约束,让学生看到那些日常生活中非常罕见的现象与实物。
2.3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准备工作
        在以往的备课中,教师所需要的大量教学资源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搜集才能够满足需要,这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不小的负担,有时候教师的教学计划过于紧凑,导致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课程,那么就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滑,教学质量下滑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反过来又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弥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教师疲于奔命。借助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网络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现成的选择,教师只要通过简单的筛选和鉴别就能够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正视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主动学习如何搜集和使用网络资源。
3总结
        总而言之,未来的教育发展必然要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融合信息化技术,教育才能够紧跟社会的脚步,才能够使所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也只有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我国的教育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培养高素质的物理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因此,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反思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发挥个人能动性,主动拥抱新型教学技术。
参考文献
[1]刘禹轩,张迪,马佳宁.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J].中学物理(初中版),2020,38(10):44-46.
[2]陈赛强.初中物理"探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实验装置的数字化改进[J].中学物理(初中版),2020,38(10):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