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龙晓晶
[导读] 围绕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标准
        龙晓晶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彭心朝小学  554100
        摘要:围绕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数学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题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站在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创新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我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新课改理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其本质也是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数学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解题现状
        (一)脱离生活实际
        不论学习何种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脱离生活的数学学习不仅是不切实际的,也是空洞无依的。但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解题中,却存在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导致数学知识学习与生活之间契合度低。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小学生深入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同时,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脱离,也会抑制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等的培养,不能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
        (二)兴趣的匮乏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对事物的兴趣程度不一,特别是对于数学解题来说,因其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小学生个人能力有不小的要求,所以许多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解题时会感到困惑,久而久之,势必会消磨掉小学生对数学解题的兴趣,致使小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积极性严重不足,这不但会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效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日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探析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解题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设置情境,学生会在情境的感知下,深入剖析具体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解题效能。同时,问题情境能够让解题过程充满活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的整体参与度。如在设置“百分数”相关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环境中发掘问题资源,并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分析问题。

如有这样一问题:“桶里装有80千克油,用去了60%,请问用去了多少千克油?”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与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分析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明确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而准确梳理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手段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想要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自主探究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依靠。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减少对课堂的掌控,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积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增强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质疑意识
        质疑与思考两者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拥有质疑意识有利于提升小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据此判断小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非常有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质疑意识,让小学生能够敢于提出问题,愿意去解决问题,这样才利于小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小学生提出质疑问题,即使小学生说错了,教师也不应严加责备,而应采用和蔼的态度,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改正错误思想。
         (四)结合生活讲述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进行高年级数学学习时,学生往往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相关知识不够了解,所以若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述相关内容,并基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提供相应的便利。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体育锻炼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打算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总价格是140元,足球与篮球价格比为4∶3,问足球价格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关于比例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比例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随后,在教师讲述完相关的知识后,学生根据教师的例题进行计算:140÷(3+4)×4,,经过计算我们最终得到结果,足球的价格是80元,教师可以称赞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阶段主要科目,数学教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寿庆.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35):29.
[2]洪团结.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方法[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1):7.
[3]李金梅.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讨论[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