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以生为本”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李伙山
[导读] 数学是锻炼学生逻辑计算能力而发展的科目
        李伙山
        惠安县东岭小学  362141
        摘要:数学是锻炼学生逻辑计算能力而发展的科目,在小学学习数学培养的良好习惯都是为未来初高中的数学打下基础。而作为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感兴趣的科目之一,数学的课堂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革。多媒体的引入、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方式等等是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教学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对于数学的学习,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文本;学习动机;自主学习
        引言: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师在传统模式的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整个课堂都是基于老师的讲解。但是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处于思维发育的时期,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为了让这个时期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老师应该以“以生为本”的基础出发完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数学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一、学生认知
        小学初段学生处于刚刚启蒙的状态,对于许多的知识不能理解,没有兴趣进行数学的学习,这时候需要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课堂详细地讲解让学生听课,学习数学的相关知识[1]。但在四至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思维开始进行发展,学生在这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我学习数学的能力。老师在这个教学阶段,一定要正确的认知学生发展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模式上的改进,让学生通过自主性更好的发展自身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关于数学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好的数学思维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机大部分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夸奖,在学生的眼里学习的优秀会带给他们满足感,老师和家长的夸奖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议,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在教学时多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五章分数时,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分数这一概念,老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例子,比如一个完整苹果被平均分成了四个部分,那么每一个部分是之前苹果的多少[2]。老师可以运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后进行快速的回答,老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者发布小奖品,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不知不觉被课堂所吸引,学生对数学课有了更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
        二、创新模式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式下,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这种形式下出现了两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多认识和思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应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老师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在小学数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多媒体给学生不仅能带来更多方位的视觉、听觉感触,也能让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多媒体中的内容时,看到更多老师讲不出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对于数学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而不是之前在小学初段只懂得简单的计算。数学作为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在很多情况下学习并不能十分透彻的理解老师所讲述的问题,多媒体的出现无疑是解决了老师的这一大难题,学生在多媒体中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思考来完成学习,老师作为学生的指引者,无需更多的进行讲述,而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身来更好的学习数学。多媒体作为让老师“以生为本”的工具无疑是合格的,电子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无疑是成功的。
        例如学生在学习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的第二章轴对称与平移时,老师在传统课堂上进行讲解时,一般是一步一步将平移的过程画在黑板上或者是让学生进行脑中的想象来完成平移类题目,对于这样的方式,前者浪费了大量的上课时间,而后者则容易让学生出错[3]。但是当老师使用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多媒体时,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平移动画明白该节课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方法。
        (二)小组合作
        在之前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一讲就是一节课,和学生没有过多的互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了不懂的问题,可能因为害怕老师或者害羞不敢说话,便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由于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老师不能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更正,教学的效率自然得不到保证。而学生因为每个人接受信息的情况不尽相同,在课上老师问到会不会这个问题的时候,跟不上的学生不敢说话,之后对数学这门科目的学习便失去了兴趣,学不会更加不想学,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为了避免这种不利于数学学习的情况发生,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对数学的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的问题由小组内的成员一起解决,当小组内的成员对其中的问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给自己小组的成员提出来,小组内进行学生之间的讲解,对于小组内都不会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以小组的名义给老师上交,老师再根据每个小组不会的题目,进行统一的讲解。这样一来老师可以更精确地解决学生不会的重难点共性问题,而对于一般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解决。小组讨论的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学习数学的进度,老师解决的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更有意义,每个学生在这个模式下都是别人的老师,把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感拉满,在学生和别人讲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都在无形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小组模式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底。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观察物体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小积木,来进行小组内的拼搭,并画出每个积木搭配出来的正面侧面都是什么样子,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学生一起搭好积木之后,一起进行画图的解题过程,结束后小组将答案放在一起进行比对,讨论出哪个是正确答案之后,进行纠错的环节,提出在画图过程中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后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把共性问题交给老师讲解。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作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而数学课堂则是以学生作为中心来开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有兴趣。
        (三)翻转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种,老师在课堂作为学习的中心,让学生跟着老师讲课的步伐来进行学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很多的学习知识没有真正地理解到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课程当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而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可以在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同时,解决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难题。在每一堂课的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预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一些问题进行了自己充分的思考,这样在数学课上,一些简单容易理解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快速地讲过,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在这一节课中的重难点上面。学生通过对课程早早的预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轻松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并且可以对老师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学生自身主动钻研数学,在教学中渗透以生文本的教育理念。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动的地方,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将课本中所应用到的知识充分的利用,让学生能更轻松容易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而更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疑更好的让翻转课堂得到了更大的提升空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单纯依靠老师在课上所传授的知识,老师的角色完成了从主导者到辅助者的成功转变,将学校以生为本的教育信条深入贯彻在数学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由于学生第一次在学习中接触到立体图形的学习与分析,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提前在学习之前进行充分的预习任务,把握住课程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小学高段中对于学习逐渐有了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方法,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能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在正式进行讲课的过程中,能学生可以在老师讲解的课程里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再通过多媒体和小组模式等教学模式的共同发展,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地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这个对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这个科目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加积累,加之老师的积极带动影响,数学的学习更加的简单有趣,数学课堂上的效率以及老师的教学效果都有了显而易见地提升。
        三、学生反馈
        在老师进行数学科目的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个有关课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课堂上的小讨论。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抽取一个学生让他将这个问题解答的相关思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对这个同学的解题思路进行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为了激励学生对问题的反馈,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奖励。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地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反馈评价,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重新的梳理总结,在纠正别人发生错误也反省之自己在解题时有没有发生类似的问题。学生的反馈对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加速推动了学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与思考,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四、结束语
        数学的学习对于每个学生都至关重要,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开展,是新课改形式下的发展也是教育事业的一个特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老师应该就以上的方法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且加入当日常的教学当中,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数学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数学这门科目的学习,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上的氛围更加温馨活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以生文本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蒙美先.以生为本视域下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南北桥,2019(19).
[2]卢建喜.以生为本游戏让数学课堂生生不息——小学高年段数学游戏式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27).
[3]谭素寒.以生为本提升效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6):3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