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芝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第一小学校 161046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数学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为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按计划进行实施,在课堂中使师生的交流更融洽,能更有效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关于教学的预设生成。
数学教学中的预设生成,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很好的保证,它可以使数学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但现在的学生个性强,在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不少麻烦。所以在考虑预设生成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非预设生成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对非预设生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考虑教材编排意图,弄清教学目标。不能因为怕“抑制”学生的个性,而让非预设生成脱离教学目标要求。在这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它迎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发展。
2、要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知识现状。对有些超出学生目前的思维能力的非预设生成,要加以“搁置”。
3、要灵活采取应对措施。在数学课堂教学出现非预设生成时,要冷静分析、平和对待。这里就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习惯、心理素质,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提问。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好的提问,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更好的启迪学生的思维。我们认为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不宜过多,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设计,对问题要有所选择,提问要简洁明了。
2、提问不能目标不明,问题不宜过大,又不宜过小。问题过大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回答时难以达到教学预定目标;问题过小,过于简单,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余地,也就失去了它的提问的价值。
3、提问要把握梯度,同时慎重对待学生的提问。
提问如果不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就会增加教学的难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没有好处。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更要慎重,既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让学生的提问处于无政府状态。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先出示题目的条件:一堆沙120吨,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4。然后教师对学生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于是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①、这堆沙还剩下多少吨?
②、两次共用去多少吨?
③、用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吨?
④、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去多少吨?
教师在讲解时就按照学生回答的先后顺序去讲解,就让问题的出现失去了梯度。也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有点零乱。教学中学生还会提出好多问题,有的超出了课标要求,有的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把这种非预设生成,拉入预定轨道,就要对学生的问题有所取舍,这时教师要舍去超出课标要求的问题以及偏离本节课要求的问题。然后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重新进行排序并组织教学。
三、关于教学中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有弊,现在有好多合作学习都是为形式所困,不能真正起到合作的作用。我们认为实际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1、合作学习的问题不适合小组学习。这种情况都是发生在有人听课的时候,为合作学习而采取的形式。不管这个内容适合不适合小组学习,总之有人来听课,就要有这种形式,使合作学习过滥。真是形式主义害死人。
2、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不太明确。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目标不明确,或者学生在没有听清或弄清学习目标要求时就开始进行盲目的“合作学习”。这些都使合作学习失去它应有的功能。
3、小组成员组成随意较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状况,成绩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容易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优秀生的“独脚戏”,或者是少数人的事,大部分人在等“落地桃”。
四、关于教学中的探究。
探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上起着不可轻估的作用。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情境要精简且必须紧扣数学问题。太多的华丽的东西会把学生引到非数学中去。
2、探究情境不但要反映现实生活更要体现数学问题情境。
3、对有难度的探究问题要有扶有放。
4、探究要注重于“做数学”。
5、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布置好探究任务后,教师就无所事事,教师要参加到学生的探究的行列,要掌握探究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探究活动成功完成,达到其预期效果。
6、探究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但在教学中,我们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能让学生萌发对数学的思考,要蕴涵数学味。
2、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挑战性,要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
4、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片面追求“生活化”。
5、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搞形式主义。例如: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设情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课件的作用只是起到了小黑板的作用,无任何价值取向,实在是资源浪费。另外就目前农村学校情况来看,多媒体也只有在上公开课时使用,用它来创设情境,它的实用性大大的打了折扣。
此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运用生活中的数学来进行教学时,我们认为生活数学既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紧密结合数学知识,不能片面追求数学的全面生活化,因为数学不是生活的原本。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具与教具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数感,启迪学生的思维,有效的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中还要建立良好有效的评价体系。我们认为评价要注意:以肯定评价为主,否定评价为辅,肯定评价以激励为主,否定评价要以体现尊重为原则,要让学生有申诉的机会,再次尝试的机会。教师评价要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理解把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让教学策略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