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情境创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黄丽
[导读] 一直以来,在小学课程之中,数学教学都属于重要内容
        黄丽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湖北省  襄阳市 ?441600
        摘要:一直以来,在小学课程之中,数学教学都属于重要内容,通过数学教学除了能够帮助儿童对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进行掌握之外,同时还能有效拓展儿童知识视野,有效培养儿童创新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让儿童可以用数学目光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对儿童后续学习以及成长发展有着较大帮助。为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教师需多导入环节加以重视。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小学时期数学教学当中创设导入情境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情境创设

前言:俗话说,良好开端等于成功一半。在课堂教学当中,导入环节属于重要部分,课堂导入的实际效果会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数学教师需对导入环节加以重视,在导入环节当中对情境创设这种方法加以运用,这样可以快速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以及探究之中。为此,对小学时期数学教学当中创设导入情境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时期数学教学当中情境导入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导入情境进行合理构建
        在导入环节对情境创设这种方法加以运用,教师应当对导入情境加以合理构建,如果情境缺少科学性,则难以发挥出应有价值。一般情况之下,良好教学情境必须契合现阶段儿童真实认知水平,同时可以有效调动儿童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教师需从常见的生活素材着手,在情境当中融入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而建立简单易懂的导入情境[1]。
(二)对儿童互动加以关注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创设导入情境本就具有交互性以及开放性,需展开师生与生生互动。课堂之上,数学教师需鼓励儿童开口说话,对于不同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进而促使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设导入情境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悬念性导入情境,着重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在小学时期,儿童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探索,课前可以有效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为此,进行课堂导入期间,数学教师可创设悬念性的导入情境,借此引导儿童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探究。比如,上课之前,数学教师可通过创设悬念性的课堂情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数学教师可事先准备好100颗星星,将这些小星星当作初次的见面礼,问儿童每个人分一颗小星星够不够,说明理由。教师在导入环节当中设置上述悬念,可以有效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兴趣,有效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促使儿童带着问题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比如,开展“整数加减法”教学时,数学教师可通过一些实物开展教学[2]。

进行加法计算之时,教师可提前准备苹果,如针对4+3,教师可让儿童自行操作,4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一共是几个苹果?进行减法计算之时,原来有5个苹果,现在让两名儿童分别吃掉1个苹果,问剩余多少个苹果?数学教师通过创设上述情境,可以加深儿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同时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二)创设故事性导入情境,有效调动儿童学习热情
        在小学时期,因为儿童年龄较小,所以非常喜欢听故事。数学教师在导入环节当中引入相应的故事情境,可以促使儿童的学习效率有效提高。为此,数学教师对导入情境加以创设期间,需着重调动儿童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而为儿童的后续学习奠定一个坚实基础,提高儿童的学习动力,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比如,开展“日月年”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在备课期间准备一个趣味性、形象生动的故事,引入以下故事:在古代,人们并无实践观念,当盘古开天辟地以后,才将天地分开,之后太阳会东升西落。这样一来,可以有效调动儿童的好奇心,对盘古开天地的具体原因产生好奇,产生强烈学习欲望。此时,数学教师可持续这个故事,继续调动儿童的好奇心:在古代,人们会运用滴水方法对时间加以记录,如今我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如此一来,可以快速集中儿童注意力,促使其联想到了“日历”。此时,数学教师可以顺势而为,介绍一年当中包含12个月份,有365天,每月拥有不同天数,进而对理论知识进行顺利引入。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数学教师进行故事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儿童目光,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以及生动。为此,数学教师需对教学思路进行转变,创设故事性的导入情境,丰富儿童课上学习体验,有效拓展儿童视野[3]。
(三)创设实践性导入情境,积极拓展儿童思维能力
        和英语、语文这些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对于儿童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为此,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对情境创设这种方法加以运用,为儿童理解以及消化知识奠定一个良好基础,有效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在导入环节,数学教师可创设实践性的导入情境,借此拓展儿童的思维。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让儿童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内容进行结合,积极培养儿童学以致用这一能力。比如,开展“分数的认识”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带领儿童对之前所学的分数知识进行回忆,营造相应的复习情境,进而为儿童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数学教师可对具象化问题加以运用,如除了与之外,大家还认识哪些分数?这时,数学教师可在黑板之上一一记录儿童说出的具体分数,之后引入一些实践性情境,给儿童分发实现准备的草稿纸,让儿童把其折成圆形,之后动手把其分为不同份数,并且在每个区域涂上不同颜色,让儿童按照学号以及座位号汇报自身创作的作品。借助上述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对分数进行形象认识,有效拓展其思维能力。
结论:综上可知,在小学时期数学教学当中进行情境导入之时,教师需对导入情境进行合理构建,对合理的教学情境进行导入,同时对儿童互动加以关注,这样才可对导入效果加以保证。为此,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创设悬念性导入情境,着重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创设故事性导入情境,有效调动儿童学习热情,同时创设实践性导入情境,积极拓展儿童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儿童的学习热情,促使其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探究,帮助其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及扎实掌握。
参考文献:
[1]陈玲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0(23):20-21.
[2]沙得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33-34.
[3]栗辉.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