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校正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黄华林
[导读] 教学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学生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黄华林
        诏安县下河小学   福建漳州  363504
        摘要:教学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学生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学生的思维成长、学科素养提升等方面存在一定抑制。作为学科启发与学习基础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在数学教育方面需要尽量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在较好的学习氛围与教学模式下逐步提升学科的综合素养与理论实践能力。因此,本文从家庭、学生以及教师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教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出了相关应对思路与校正对策。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教学;两极分化
一、引言
        教学两极分化产生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性以及主动性等方面上,在教学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良性成长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尽量避免出现教学两极分化的情况。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两极分化现象的相关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指家庭观念与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家庭教育和教育属于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共同作用才能在较大程度上使学生教育得到有效实施,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重要。在相关实践调查的相关数据资料中显示,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使得学生仅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难以达到较为全面的教育与行为引导,部分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将教育问题完全推诿至学校教育方面。在此种观念的印影响下,国内的素质教育在更深层次的发展上存在一定不足。
(二)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也是影响教学工作两极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其积极性、活跃性以及投入程度,都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1]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学习能力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学生处在学习氛围浓厚且具备良好的学习引导的环境下,其对于教学实践活动与相关学习任务的排斥心理较小,在心理与行为上能够较好适应学校教学工作的展开,而对于不注重成长环境与学习引导环境下的学生群体,教学工作的展开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铺垫,由此才能逐步开展教学方面的引导。从总的角度上看,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是影响教学工作两极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从学习兴趣的角度上看,兴趣的导向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展开进行良好的铺垫,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相关学习任务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活跃性较高,能够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展开形成良好的配合,从而使整体的教学质量获得较好的保障。
(三)教师因素
        国内素质教育在形式与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指出,学生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对象。

[2]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实施上,教师的引导属于学生教育中的必要方式,在教学工作的开展或者内容的编制上,一方面需要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工作的制定和内容的编制,另一方面需要从教师的角度上进行教学工作的安排,尽量通过引导学生的方式使其能够发挥自主性,从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或者教学实践活动。
三、校正思路与相关对策
(一)从家庭方面开展教学上的合作
        在现代教育理论与观念中,首先需要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家长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引导的重要性,在与学校进行沟通与配合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教育。小学数学在内容与形式较为偏重基础性的理论教学与简单的理论实践应用,四年级学段的数学理论内容表现得较为明显,比如“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统计”以及“多位数的认识”等,理论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家庭方面可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比如通过网络购物的构成中,家长可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计算家庭网络购物方面的开销,在涉及数量较多或者金额较大的情况下,使学生应用“大数”计算与统计方面的知识进行商品的计算与统计,使其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数学能力方面的培养,由此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教学两极分化的情况的出现。
(二)制定学习能力培养的专项计划
        造成教学两极分化的原因较多,既表现在学校教育方面、学生方面,也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两极分化中较为显著的项目。一般情况下,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其表现出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联想能力,能很快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相应的反馈,从而形成质量比较高的教学氛围。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所形成的教学流程恰恰相反。对此,在校正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使其在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基础上,最大程度消除教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比如在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学习情况与思维联想能力等方面,分别制定教学工作的开展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获得相应的理论教学与指导。
(三)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
        在现代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通常作为重要的引导角色,用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教学两极分化的原因有部分原因出在教师身上,因教学工作经验或者认识存在一定不足,或者缺乏正确的观念认知,造成在教学工作展开的模式上缺乏创新性、有效性与针对性,从而逐步形成两极分化的教学情况。因此,在教师方面需要通过集中培训或者座谈会等形式,使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的内容制定与开展模式上进行优化与创新方面的改良与优化,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教学两极分化的情况。
结语:从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出,教学两极分化现象的诱因主要出自家庭、学生以及教师等方面,在两极分化教学现象消除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向与实施目的,确保工作展开的针对性、有效性与效率性,由此最大程度上避免两极分化教学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陈艳雪.基于名校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8: 135-135.
[2]米爸.数学:三年级是个坎儿——从小学数学成绩的分化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8:6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