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冬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中学 810007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素质教育中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成为核心工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做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推理,以知识学习推动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要保证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数学成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满足这两种教学需要,以“问题解决”为内容和形式,保证学生主体性的数学理解和应用,以解题过程促进高效的知识理解,促进数学思维、思想和综合品质的提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前言:传统教育下的高中数学以“知识讲解”教学为主要模式,倾向以内容的介绍保证理解认识,从而在思维理解和结构上达成知识获取。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探究和应用都没有实践的过程,其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而且容易出现偏差。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数学需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开展,以问题地解决为教学的方式和内容,让学生在解问中完成数学概念的理解,有探究和应用上的思维实践,可以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概述
“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有问题的数据分析、数学知识的变化应用、思维理解认识的交互、解问的思考。这是一个探究知识内容,进行应用思考的模式,符合以生为本下的主动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得到综合性的成长和进步[1]。高中“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展要注意数学知识的思维性展示,所以在问题设置和解决引导的过程中,要做数学概念和认识的分析,以保证教学的效果,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问题解决”教学可以让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有创新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完善,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个人品格的成长。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让学生参与其中。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保证推理学习
“问题解决”教学中需要学生去做主动的解问,这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也是教育思想的落实。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面对数学问题依赖教师的讲解[2]。教师在教学中也就需要从“问题解决”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将数学问题引出,以激发探究兴趣,保证推理学习的参与,能够去做数学问题的解答。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教师就以初中阶段的立体几何知识作为资源,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做问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容,也能形成新的几何认识,使学生在其中建立空间几何体的认知问题。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让学生有学习的意识,感受数学知识,能够在情境中做推理学习。
这样就让“问题解决”教学有了学生的参与,能够自主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在创设的策略上要注意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做好兴趣的激发。比如做生活实践的展示来设计趣味的数学问题,确保学生在情境下能够产生问题或者有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设计思维引导,保证积极参与
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而且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高,一些学生无法完成对知识探索性学习理解,特别在解问过程中容易陷入困境。因此,“问题解决”教学的构建和应用上要设计思维引导的内容,让教学支撑学习探索,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解问中有了思维的探究和思考,就能在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和解题能力[3]。而在思维引导的设计上需要做层层渐进,让数学问题地解决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过程不能做强制性的限制,应从自主理解认识出发,以此保证良好的解决问题感受,培养创新思维。比如在《圆与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就设计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带动学生去做解问,完成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够用方程解决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思维引导让学生有了解问参与,能够保证课程教学效果,以知识为载体保证教学效果。
(三)鼓励自主解问,保证能力培养
“问题解决”教学中,需要鼓励自主解问,让学生在其中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进行理论知识的运用思考,也就能够保证能力培养,使高中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得到建立和提升。在鼓励自主解问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学形式上做出支持,保证学生可以解问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成长。比如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就组织学生做自主性的学习分析,提出自己的学习理解,让统计问题解决的思想得到呈现,形成一个多元解问的过程,然后以合作学习为方法,使学生之间有讨论分析,进行思维上的交互,达成有效地学习理解,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总结解问过程,保证教学效果
在“问题解决”教学的应用上,要将学生的解问过程作为教学资源,以总结的方式保证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数学思想方法的建立,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的效果。高中生在“问题解决”的参与中会出现不同的理解状态,其解决问题中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通过过程总结能够让这些认知和问题得到整合和总结,从而形成知识和思维的梳理过程,达成综合能力的培养。
结论:总而言之,“问题解决”教学改变了高中生数学学习的状态,在内容上引导了逻辑性的推理,在形式上保证了自主发展,在过程让数学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不仅实现了新课标,也能提高数学成绩。而在构建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抓住“问题解决”中的学生参与,给予引导和帮助,引领解问的探索思考和总结,以此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让学生的想法和认识有全面发展。但是,“问题解决”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做好教学关系的转变,以保证每个学生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涛.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5):57-58.
[2]杜大鹏.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0):69-70.
[3]张薇.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