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蔡仕敏
[导读]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及记忆的情况,还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蔡仕敏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五小学校 重庆408400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及记忆的情况,还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上机械地照着教案走流程,使学生只是靠着死记硬背学到了新知识而没有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题型变换之后经常会觉得仿佛见过却又不知如何下手,困难重重。这样的教学可能有助于提高成绩但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在课堂中引入趣味元素,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
        (一)转变课堂教学思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也是教学的实施者。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中过时的东西,树立小学数学教育新观念。小学数学教育要进行改革,势必要经历不断的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转变教师的观念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化教育的推动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提升能力。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可适当结合含有学生喜欢的元素的教具或是多媒体动画,将枯燥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相对有趣的元素,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光靠教师的讲授很难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大致估计从他们所在的教学楼到学校大门的距离(假设为200米),然后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演示5个这么长的距离是1000米,从而将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学生们感受到1千米是很长的一段距离。教师还可以通过录像的形式拍摄从校门走到哪里有1000米的视频并向学生们展示,通过这些熟悉场景的演示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千米的概念。
        (二)创建民主学习氛围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个时期中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均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现代化的教学呼唤新颖且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们的意愿,进而以此为参考创建民主的学习氛围,按照学生的喜好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首先,教师们要明确,创建民主的学习氛围并不代表对学生的放纵,其目的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热爱学习并且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多设置课堂讨论互动的环节,鼓励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加深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印象,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游戏,比如"看谁算得快",并逐渐形成"天天练"的模式。前期可设置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能被3整除的数有哪些?",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回答,答得又快又好的小组给予小红花奖励。等到学生们的能力提升之后,再加入一些复杂运算,如7。69×99+14。25等。又比如,在学习"7+7+7+7=?"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就这道题有几种解法展开讨论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道题可以先算前后两个7+7,然后再将结果相加;也可以运用乘法进行计算,把7+7+7+7转换成4×7,最终得出答案。讨论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当前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
        数学学科本身是非常有魅力的,其逻辑严密,有着许多巧妙的计算方法,并且在生活中有着很多神奇的应用。如何将数学有趣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教师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多下功夫,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挖掘新颖有趣的案例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蕴含其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年、月、日"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过生日的故事进行教学情境导入:"小兰和小明是在同一年出生的好朋友,今年约定一起过生日。他们在交谈中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他们俩同岁,但小明过了12个生日,小兰却只过过3次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较强的阶段,这样的冲突会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在学生们议论纷纷时导入新课,引出平年闰年的概念。从而有效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了准备。
        (四)采用自主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日常中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自主查找资料等过程,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考的主动性,不仅使学生在当下更好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还能使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以启发为主,而不是灌输式的教学。例如,学习图形面积时,教师可在课前交代学生用厚纸板制作50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课上将印有不同图形的练习纸发给学生,引导学生用纸片把图形铺满,从而测量图形的面积。若是长为五格,宽为3格的长方形,则其面积就是3×5=15格,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在学生们逐渐学会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看到,这样一块一块的摆放是可以测出图形面积的。但是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样做太慢了呢?我们在测量学校操场、教室的面积时这么一块一块的拼好像也不太合理,同学们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呢?"从而引导学生们去教材中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主动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数学是一门对抽象思维及逻辑严密程度要求很高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起理解数学知识的桥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运用学生们熟悉的场景带入数学教学,使其能够直观的感受数学概念的含义。生活场景的引入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在"元、角、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购物场景。要求:1、买一本练习本就要买一支笔;2、要买到尽可能多的练习本和笔;3、价格要尽量便宜。学生们可以选择的店有三家:甲店的练习本最便宜,卖1。5元一本,笔3元一支;乙店的文具是成套出售的,包括5本练习本和5支笔,一共买45元;丙店的本子比甲店贵,卖2。1元一本,笔则较便宜,2。8元一支。交代好条件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计算,甲店1。5×20+3×20=90,能买20本练习册和20支笔;乙店45×2=90,能买10本练习册和10支笔;丙店2。1×20+2。8×20=98,同样能买20本练习册和20支笔。对比发现,在相同购买数量下,甲店花的钱要比乙店少。故甲店为最佳选择。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二、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非常重要,是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指引,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茹.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新教育时代,2018:81.
        [2]王德林.数学教学中的智力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2011(1).
        [3]苏丽萍.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