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管理幼儿情绪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张前荣
[导读] 情绪管理是近十多年来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
        张前荣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217000
        【摘要】情绪管理是近十多年来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证明,幼儿情绪是影响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幼儿情绪管理的途径和策略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幼儿园实践情况,阐述了幼儿情绪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 情绪管理 管理策略?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绪管理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而情绪管理,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情绪的分类可能就是所谓的「喜、怒、哀、乐」等等,但其,比较通常的情绪分类,概可分为八个项度,分别是:愤怒、悲伤、恐惧、快乐、爱、惊讶、厌恶、羞耻。
      人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其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水平也不同,它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掌握幼儿的情绪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情商。幼儿情绪的主要特点有:
   1、易变性。即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支配,情绪也很容易受到感染。
  2、冲动性。不善于控制或调节自己的情感,情绪不稳定。
  3、稳定性。大班孩子的情绪就比较稳定了,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按照父母或幼儿教师的要求决定自己的行为。
  4、社会性。大班孩子的社会性情绪表现的较为明显。他们开始知道哪些事物或行为是好的,哪些事物或行为是不好的,并逐渐知道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孩子们的这些社会性活动或观念,都是在大人的教育影响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扩展,幼儿情绪种类不断丰富,情绪体验不断深刻。其发展特点:(1)情绪日益丰富和深刻化,引起情绪体验的动因增多,情绪逐渐分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2)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随着脑的发育和语言的发展,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逐渐发展,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3)社会性情绪产生并发展,幼儿最初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幼儿教师应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权利的前提下,对幼儿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对策,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快乐成长。
         二、幼儿教师如何管理好幼儿情绪
        (一)建立充满爱的师幼情谊
         爱是连接师幼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些关心、爱护,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无论是亲切的呼唤、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幼之间充满融融爱意。例如:小班的幼儿刚入园时,一些幼儿边哭边闹不愿意离开家长,教师拿一些好玩的玩具在一旁哄着,陪他们玩,待家长离开的时候,他们却只要跟随一个哄他的教师,这种“追人现象”,说明幼儿在新环境中会把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转移到教师的身上,从而反映出幼儿对爱的迫切需要。教师除了言语表示关心、抚爱外,还要用表情、动作去表示抚爱。对幼儿笑一笑、摸一摸头、拍一拍肩,让幼儿依偎在身边说话。这些举动都使幼儿感到亲切、感到老师是和妈妈一样爱自己的,觉得在老师身边特别有安全感。总之,教师对幼儿真诚的爱是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的最好办法。
        (二)建立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民主关系
         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就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能力差异。仔细观察幼儿的言行,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做法。幼儿教师在情感上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无私、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幼儿,这样有利于幼儿的良好个性发展。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一定要慎重,要让幼儿感受自己被信任和尊重,从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会由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引起自己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反应。例如:在幼儿园上体育课走平衡木时,你会发现:排在前面的幼儿如果表现勇敢、大胆,后面的幼儿就会纷纷仿效;反之,前面的幼儿如果表现出害怕、不敢前进,后面的幼儿也会受感染。幼儿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因此,教师的态度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为幼儿创设愉快、友好的环境
      情绪本身具有情境性,而幼儿的情感深受外界所支配。所以,幼儿园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愉快、友好情绪的环境,以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活动环境
    教师与幼儿一同布置活动室。根据具体内容设置情境,使幼儿能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感,发展个性。环创一定要具有教育意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图像,以及故事情节,例如:玩具大家一起玩,互相帮助等,布置评比栏,用小红旗表示奖励。让幼儿关心自己的小旗有多少,从中去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些都会让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
    (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首先,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要使幼儿有尊重他人的意识,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每一位幼儿。其次,让幼儿感受互助合作的乐趣。例如:一起制作手工、结构游戏、角色游戏……都能促进产生热爱集体的情感。当幼儿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我总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幼儿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关系。
    (三)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鼓励帮助幼儿学会交往
    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幼儿得到的爱太多,在家庭的溺爱中容易滋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游戏中互相交往、互相礼让,帮助、感受到与同伴一起玩得更开心。在一日生活中,在幼儿喜欢的或正在积极探究的活动中,我非常注意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注意培养幼儿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引导他们体验交往中的快乐情感。当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矛盾时,我总是设法引导他们多为别人着想,并付诸行动。
四、管理幼儿情绪的具体方法
        (一)要注意倾听幼儿的感受,使幼儿的内心得以真正的释放
     如果想要教育孩子,就应该很好的理解孩子,如果不倾听孩子的感受,家长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了解孩子,有时了解了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的时候,就容易和孩子达成一致,也就更容易处理孩子哭闹的问题。
    (二)培养幼儿形成合理的需要
     看过一个故事,讲得是孩子跟妈妈一整天,孩子要什么妈妈都给买,结果到了晚上孩子说要天上的月亮,妈妈说不行,孩子拿起了白天让妈妈买的刀,问妈妈:“你到底买不买?”这个广而告之是发人深思的,我们不可以不顾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就予以满足或拒绝。
         (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要从小开始培养。要从小教育幼儿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对身边的人友爱。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颗包容的心,遇事不抱怨,不强求,喜欢通过积极有效的方法获得成功。要从小培养孩子对周围人友善,喜欢和别人分享,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对待生活。
         以上是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但是作为教师还要知道幼儿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这样在进行教育时更有目标。那么,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都有哪些呢?
    1.能够准确表述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2.对周围环境的评价要客观。3.是否具有良好的情绪转移能力。4.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
     总之,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盲目。并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好的教育是去等待,但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要去尊重孩子,对孩子的尊重也是一种爱,只有孩子感受到爱了,它们才会形成稳固的安全感,这样有利于良好情绪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孙时进.心理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魏安庆.学校心理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黄玉峰.儿童青少年情绪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8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