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露
昆明市五华区第一幼儿园 云南昆明 650021
摘 要:21世纪需要的是会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我们的教学观点随即出现了大的变革:学习者需要主动建构经验,教师与孩子之间要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本文阐述在幼儿科学集中教育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主动的参与发现与探索,建构知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科学教育 玩中学 有效提问 学以致用 知识延伸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为出发点,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健康、自主学习行为的和谐发展。21世纪需要的是会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我们的教学观点随即出现了大的变革:学习者需要主动建构经验,教师与孩子之间要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作为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由单纯的知识“传授人”转变为幼儿学习的“引路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能独立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有选择的,主动地进行学习。
一、以游戏贯穿教学,因快乐而产生探索的兴趣。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能带来快乐。快乐使幼儿对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这两种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的探索。科学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做科学”的乐趣。教师可在活动中穿插讲故事,变魔术、情景表演、木偶、手偶的角色游戏,让活动有激情、有幽默、有欢乐、不停的激发幼儿的潜能,如在“桑汁变变变” 一节带有化学知识的活动中,教师是以一名魔术师的角色贯穿始终,幼儿来到教室,就像来到了魔法学校,这里充满了魔力,幼儿在操作中感受着桑子汁颜色的变化,每位幼儿最终都成为了一名魔法师毕业了。这节课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孩子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主动的参与探索建构知识。
二、设置问题——鼓励大胆设想——尝试验证。
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在探索的开始,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大胆的设想“你觉得会怎样”?让幼儿在操作前学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设想将要发生的事,带着思考来尝试、探索与验证自己的想法,获取新的认知经验。在幼儿探索验证过程中要给予幼儿充分自由探索的空间,时间,满足幼儿的探究愿望,在让幼儿明确操作的目的和材料使用的方法之后,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充分操作,反复感知,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困难,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构知识。
如《飞奔的气球》一课中,当一个孩子想要将气球固定到小汽车上,由于太滑,无法做到时,教师提供固体胶,并对他说:“也许你会用的到这个?”对较小的幼儿,教师可以热情地说:“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在孩子探索如何“打捞沉船”时,教师可出示各种工具说:“也许你们用的到?”帮助继续探究,人的主体性有一个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如果我们给予幼儿适宜的教育指导,就会增强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
三、注重教师的有效提问,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
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能否充分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索欲望,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是否善于提问。有效的提问,由浅入深激发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教师的提问是贯穿于幼儿每次活动前、活动过程中、及操作探索之后的。通过教师的提问,在探索性活动中,幼儿将自己发现的现象与自己原有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判断,进而获取科学知识经验。
1.深入式提问:颠覆幼儿的固有思维,帮助幼儿进入新一轮的思考。例如“沉与浮”中,教师的提问:“沉下去的还能浮起来吗?浮起来的会沉下去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2.指出矛盾式的提问:引起进一步探究:例如在“冷热传递”中,幼儿依次在手中传递一把钥匙,但每个幼儿的感受都不一样,有的说是冷的,有的说和我的手一样暖和,有的说是热的,幼儿常常不去注意这些矛盾的存在,需要教师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教师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导向性,不在幼儿的观点中进行裁决或选择,因为没有对与错,这些都是幼儿的真实感受,应受到鼓励。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思考:“为什么有的说是热的,有的说是冷的?”引起幼儿去思考、实践、去进一步发现。
3.开放式发散提问: 科学教育中有许多举一反三,一次类比、推理验证的内容。如:科学活动《旋转》中提问,“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旋转物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会旋转。”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发散思维。
四、 将建构的知识内化,学以致用,合作分享。
在知识的运用中更多的采用幼儿互助协作式学习。皮亚杰指出:如果没有与别人交换想法、合作操作与探索,幼儿将永远不能把自己的逻辑操作组合成一个整体。幼儿在与别人的肯定、质疑、讨论、争议中,思维进行着梳理和明析,逐步向正确的认知靠近。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采用互助协作式学习方法,在交互中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主动的建构知识。创设情境,提出实际困难,激发幼儿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去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破冰救小动物”中,创设情境讲故事“冬天来了,有一群小动物被冰冻住了,好冷呀,我们要赶快帮助小动物,想出最快的方法救出被冰封住的小动物。”幼儿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都很着急的开始运用各种工具让冰融化,拯救小动物。即巩固了知识经验,丰富了生活经验,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同情心,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五、重视延伸活动,拓展孩子思维。
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手段,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使孩子足不出户,也能开阔视野,广知天下事。
如“神奇的网”活动中,教师不能带领幼儿一一寻找生活中网的运用,但可以将生活中的网用DV录下,并在课中播放,让幼儿了解网的运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公共厕所网状的窗栏、下水道网状的盖板、纱窗、小朋友的纱裙、网球场的网栏等),引起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在认识反作用力的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观察上至宇宙、下至海底的种种事物,开阔幼儿的眼界。将知识迁移,发散思维,让孩子的认识不止停留在本次活动,在生活中,在未来的世界中,继续探索,继续发现,继续建构,让幼儿在这个小小的环节中也得到更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