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罗淑芳
[导读]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中应该关注到的内容,立足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打造生动化的探究平台,
        罗淑芳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安徽省  淮北市  23500
        摘要: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中应该关注到的内容,立足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打造生动化的探究平台,通过融合渗透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能力,立足多种方式激活学生们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基于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思维理解情况,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指导下摒弃陈旧的授课思维,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教育平台,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本文分析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中怎样进行传统文化的合理传承,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传统文化;小学生;文化理解;文化传承

前言:基于学科教育特色和小学生呈现出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在教材梳理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方案,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实践体验程度,在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文化传承价值。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到古典文学、童谣与民俗文化等文化因素的融入,在彰显出传统文化特色基础上拓展学生们的文化视野。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开展锻炼小学生的阅读和文化理解能力,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语文教师应该立足历史典故或者是人物故事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特色进行体验
        基于课程特色与小学生呈现出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时应该通过传统文化渗透打造创新性的探究平台,在传统文化传承基础上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情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立足传统文化渗透深化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体验,通过传统文化渗透锻炼班级学生的发现美与创造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知。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立足历史典故或者是人物故事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特色进行体验。
        语文教师在开展“精卫填海”和“铁杵成针”等课程知识讲解时需改变陈旧的授课思维和能力培养目标,在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中提高课程教育的特色,利于强化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教师在课程教育中也可以围绕故事人物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例如通过李白的古诗创作和情感追求对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拓展教育强化班级学生对古人智慧和爱国情怀的认知程度[1]。语文教师通过历史典故或者是人物故事讲解可以打造生动化的探究平台,重视在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教育平台,在彰显传统文化特色基础上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情感体验程度,利于推动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通过古诗词阅读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挖掘,立足诗词意境美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指导下摒弃陈旧的授课思维,立足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打造生动化的探究平台,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在情感理解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情感认知观念和价值取向。

古诗词是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继承的重要元素,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对其中凝聚的优秀文化实施多个层面的探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高班级学生的人文素养[2]。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古诗词阅读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挖掘,立足诗词意境美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样能在古诗词教学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探索和情感认知的理解,鼓励学生们在课堂学习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如在开展“江南春”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江南春天的景色视频,通过视频资源运用打造生动化的探究平台与文化意境,引导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情感分析。在体验到江南风景特色基础上思考传统文化中的意境美,在树立为祖国山河自豪情感认知的基础上优化课程教育,有助于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和文化传承。语文教师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改变沉闷的教学问题,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生动化的探究平台,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等内容的情感体验,利于班级学生在情感体验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感。
三、重视对汉字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小学生在汉字文化挖掘基础上树立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基于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思维理解情况,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指导下摒弃陈旧的授课思维与活动计划,在课程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汉字是语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项载体,在汉字学习和文化体验基础上提高小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知程度,在文化体验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探究与发展平台。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汉字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小学生在汉字文化挖掘基础上树立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这样能在汉字文化挖掘和体验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也能在情感体验过程中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到汉字文化的运用价值,在课程教育中需要对小学生就进行汉字知识讲解,围绕文字特色和情感意境等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引导学生们对汉字文化进行多个层面思考。基于小学生呈现出的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教师应该从文字发展历程对班级学生进行文化特色的讲解,在体验到古人创造汉字特色和智慧基础上树立民族自豪感[3]。语文教师在讲解“仁”等汉字时也可以展示相关的书法作品,在书法艺术融入基础上拓展小学生的文化视野,在丰富汉字知识储备基础上强化班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结论: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指导下摒弃陈旧的授课思维,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利于学生在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文化传承价值。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立足历史典故或者是人物故事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特色进行体验。同需要通过古诗词阅读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挖掘,立足诗词意境美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也应该重视对汉字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小学生在汉字文化挖掘基础上树立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刘亚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让现代小学语文课堂闪烁古诗词的魅力[J].教育研究,2020,3(8):169-170.
[2]彭烨.弘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引导教学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1(01):1.
[3]柯丽春.弘扬传统文化 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9,33(25):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