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赵贝贝
[导读] 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于一体,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实用性、收藏性等特征
        赵贝贝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于一体,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实用性、收藏性等特征。随着现代科技与时代的不断进步,辽砚这一传统艺术的生存状态有待民众多加关注。本文从辽砚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以及辽砚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论述。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辽砚,进而促进辽砚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辽砚;传承与发展;国画淡彩
        非物质文化遗是以非物质形态的形式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食粮,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下更是拥有着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砚便是其中之一,这充分彰显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论述。
        一、辽砚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征
        辽砚也被称为本溪松花石砚,是指辽宁省本溪市桥头南芬一带所产的松花石砚,以辽宁的简称“辽”而得名。相传辽砚起源于辽金时代,发展至清代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时期常被作为皇家御用砚。2006 年,以辽砚雕艺为首的本溪桥头石雕,被辽宁省正式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本溪“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陈广庆、曲广勋等辽砚大师的不断传承与创新下,发展至今拥有着袁丽霞、王德昌、章永军、冯军等多位优秀传承人。
辽砚是研墨的文房四宝之一,被视为文人雅士把玩的珍品,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有着“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的美誊。砚体通体细腻而光滑,图饰纹样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石料品类众多,叩之有清脆悦耳的妙音。辽砚的石材俏色多变,故多依据其特有的原石料的色彩来设计制作。其雕饰题材多源自民间喜庆的民俗文化及活动,以花鸟、果蔬、走兽为主要表现对象。雕刻技法有线雕、浮雕、镂空雕、圆雕,层次丰富,俏色新颖独特。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雕也成为了辽砚重要的雕刻手段。
    二、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辽砚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考察发现寻常百姓对辽砚的了解和关注相对较少,大多只知其皮毛而已,更有不知道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的情况。笔者在校期间参加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的“2018年国家非物质传承人群玛瑙、辽砚研修培训”活动,接触了数位辽砚传承人,在与他们交流和学习中,了解到辽砚由于技术学习难度、经济压力等原因,学习辽砚技艺的人也越发的少了。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通过政府宣传片、抖音小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辽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喜爱辽砚。但更重要的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探索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为辽砚技艺的继承和创新出谋划策。笔者对此做了如下思考。


1、“非遗”进中小学校园
        美术教育旨在学习美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各个美术门类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知美、表现美的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辽砚这一融文化、绘画、雕刻、书法为一体的形式在中小学的传承是很有必要的,可将辽砚设置为校本课程,有针对性的对辽砚的传承和发展进行学习和研究。但由于工具及材料的限制,在中小学进行“非遗”进课堂辽砚技艺的传承,可主要采用欣赏与评述的形式进行辽砚的学习,使学生对辽砚的历史发展、艺术特征、传承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启发学生思考辽砚的继承和发展。依据学校的规模和经济成本预算可辅之以辽砚技法实操练习,也可使用蜡等易操作、安全系数高的材料代替砚石进行技法学习。
2、开发衍生品
        艺术衍生品是艺术作品衍生而来的艺术与商品的结合体,具备一定的艺术附加值,可用于旅游纪念、商业宣传等方面。随着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的更迭,传统辽砚题材和技艺也面临着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辽砚继承和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而衍生品的开发便是途径之一。衍生品开发可根据需求对象及其购买水平、大众的审美爱好、受众的购买意图等方面思考设计产品,开发出更贴近人们生活和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如在题材上可设计出更符合青年群体喜爱的纹饰、开发多功能砚等,使得辽砚在年轻一代有更强的影响力。也可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设计制作低消费人群的产品,让更多人群可以享受到辽砚带给他们的乐趣。
3、“素色辽砚之国画淡彩主题艺术人才培训”畅想
        辽砚艺术靠着师徒相承、口传身授的方式代代传承,辽砚技艺的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承,教育培训与交流是最具影响力的培养手段。“素色辽砚之国画淡彩主题艺术人才培训”项目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淡彩,融入辽砚创作中。这使得两种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迸发出新的活力。国画淡彩题材在辽砚上的应用,有利于辽砚和国画两个优秀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并对辽砚素色(无俏色)青云石、紫云石中的国画题材及国画淡彩艺术风格进行更系统的学习,把沈阳地区的辽砚艺术图饰优美,材质声音清脆,内涵丰富、技艺精湛的辽砚技艺传承下去。辽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技艺培训、国画练习、写生创作、展览展示等一系列科学的教学培训,培养更多的辽砚及国画淡彩艺术的爱好者,更加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推动辽砚技艺融入人们的生活,走进现代社会,传承民族文化。
        三、总结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唤起人民对辽砚的保护意识。笔者通过上文对辽砚历史渊源、艺术特征进行论述,并对辽砚的传承与发展发表了几点思考,希望对辽砚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传承和弘扬辽砚的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共同保护和利用好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姜峰,惠怀全. 关东辽砚古今谱[M].辽海出版社,2012.
[2]于雪,刘晓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挖掘辽砚产品文化内涵的研究[J].神州,2017.
[3]王秀岩.浅析辽砚艺术衍生品与活态传承[J].缔客世界,2020.01.
[4]吴丹彤.品埒端歙松花石砚[J].艺术中国,2013.
作者简介:
??? 赵贝贝(1993.10—今),女,汉族,籍贯:河南安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