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军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2,
摘要:红色文化可以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有效素材,很多革命先烈的事迹中表现出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思政教育模式过于单一,红色文化也存在生搬硬套的行为,导致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没有做到完美融合,思政教育止步不前。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相应对策,供广大业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红色文化;文化自信;策略分析;高校教育
引言: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所在,而高校思政教育则是国家培养学生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持文化自信,足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如果说思政教育是开展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红色文化就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也可以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提供素材、保驾护航。
一、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精神力量。而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通脉相连,随着历史的变迁做到与时俱进,为传统文虎赋予时代的印章。针对先人遗留的道德规范以及价值理念,精准的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有鉴别的合理利用,对理念与时代不符的地方进行删选,针对优秀的文化传承完成继承,切实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红色文化为基础,不断赋予教育理念新的时代内涵。加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力度,增强学生内心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协助高校教师完成思政教育[1]。
(二)有利于深化革命文化认同
我国能享有如今的大好形势,与革命先烈不计个人得失付出是分不开的,因此,革命文化对现代学生思政教育题材的不二之选,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船精神是革命精神之源”。这里指的红船精神不单指的建党指出表现出民族精神,也不是象征红军经过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而是由红船精神建立至今,经过历史的变革、朝代更替等特殊因素,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神,是高校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2]。
(三)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豪感
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理念,而社会主义文化则是基于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之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赋予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并将其重新塑造成为新的教育文化,并且根据文化内容的先后投放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重要素材,保障思政教育在文化共享下稳步进行、发展。每次国家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国这重大事件时,都会体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爱国主义以及民族凝聚力。而红色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为自身积累素材,经过教育人员的更新与推广,使学生在经过红色文化教育后,德育教育有效开展,增进高校学生对社会文化的民族自豪感[3]。
二、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更新红色文化理念,发挥实践教学作用
共色文化教育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其文化教育理念与精神教育在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更新的。因此将共色文化理念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时,应该注重文化理念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转变,对共色文化教育观念进行更新。红色文化因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丰富的精神信念,对位弘扬民族文化、社会主义理念分别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红色教育模式陈旧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更新精神认识着手开展工作[4]。高校教师是学生思政教育的培养的主力军,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教育本身,启用全新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时以单一的灌输模式展开。
应该秉承“双主体”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学习热情,通过认识红色文化增加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树立民族自信心。除此之外,采用实践教育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坚持沿用最新的红色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校途径,什么样的红色教育更为高效,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追根溯源,早在我国明代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先生就是意识到将知识与行动相接的重要意义,热问你真理的探究需要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观点与社会主义重要推动者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在通过红色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双向培养,为学生思政教育奠定兼职基础[5]。
例如:在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可通过分解教学内容进行。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短片,并且要去学生根据短片内容口述观后感。其次,教师通过课件为学生展开案例讲解,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成引导。最后,教师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件有利于社会的事件,并且写成日记。
(二)制定红色文化教育规则,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
高校能够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发展规划,决定着全体学生的教育走向与发展前途。思政教育与之同理,红色教育规则是否完善、可行,与学生思政教育成效紧密相关。高校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学生与教师同样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都应该根据自身角色对弘扬红色文化做出相应的规划,为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增添助力。首先,高校应该从提升校内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严谨的思政教育计划,发动各科优势,将教材中可以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部分发扬光大。科学设置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构建出完善的教师考核机制,全方位考量红色教育规则的制定流程与细节。其次,教师要将学生思政加评语作为教学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年轻一代有担当、有理想,国家就有发展,民族就会有希望。”大学生不仅是红色文化的享用者,更是文化传承的建设者,制定完善的文化教育计划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重要意义[6]。
例如:在高校实行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时,教师可根据自身经验为学生制定出教学计划以及实践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学生课堂思政教育后,适时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思政教育所学对身边其他人进行分享,使学生不仅是思政教育的受教人,更要求学生发挥自身能量,将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开展到更深层次,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推广、传承中来。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视阈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完美契合,教师可通过更新红色文化理念,发挥实践教学作用、制定红色文化教育规则,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开展工作,为学生综合组织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佳曼.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基于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解[J].新西部(下旬刊),2020,17(3):138-139.
[2]赵佳佳.习近平的"人才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4):147-148.
[3]周少斌.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21(23):84-86.
[4]张建江.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亚太教育,2020,19(22):37-42.
[5]白慧君.传承伟人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以南航金城"周恩来班"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9(41):105-107.
[6]韩福东.《思想的田野》上海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21(12):40-42.
作者简介:张顺军,男,汉族,籍贯:宁夏隆德?生于:1980-03,工作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单位省市:陕西省西安市,单位邮编:710122,职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