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晓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本文在调研布线行业岗位工作和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按照“1+X证书”制度的要求,分析了《综合布线》课程的课程定位、技能培养标准,重点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实现课程和技能证书的融合。
关键词 1+X证书 综合布线 教学改革
1 引言
当前信息时代发展趋势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就业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本身拥有不同职业资格证书、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证明,以及较强实操能力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欢迎。1+ X认证计划【1】是让学生顺应“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要求,提高判断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最终满足产业行业发展的要求。学生在校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认证,还有顶岗实习就业三者要实现更好地衔接,一方面,职业教育育人与行业用人进行对接;另一方面鼓励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认证。在行业企业的认可下,实现人才需求和供给的统一。
21+X证书
1+X证书【2】,“1” 代表学生完成学校教育,获得的学历证书。学生要实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巩固的基础;“X”作为“1”的拓展和补充, 表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后获得的其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的让学生针对工作岗位职业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开发其创业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 X证书”形式有效地结合了高校的学历教育和行业企业技能培训,采用学校教育和企业职业的两重考评方式。学生不仅要满足在校学习的考评要求,同时对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1+X证书”依据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学生个人发展为导向,构建学习者个性化职业发展能力结构,很好地顺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学生在进行各级各类职业技能认证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课程定位、技能目标体系重构
在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研究“1+ X证书”制度,将课程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结合,不断优化课证融合方案。
《综合布线》课程被认为是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不仅包含综合布线子系统组成和网络系统结构的学习,同时也要了解综合布线国家标准以及其它各类标准,能够识别各种现有综合布线产品。学生能利用安装规范和操作技术,完成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布线施工以及工程结束后测试验收工作。学生通过承担综合布线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胜任智能楼宇行业领域中的布线工程设计师、布线安装人员、项目经理等职业岗位,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
综合布线相关领域和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目标包括职业基本技能、职业关键技能和职业发展技能三方面的内容。职业基本技能具体为:(1)掌握布线相关标准;(2)具备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能力;(3)掌握布线安装规范和管理技术;(4)具备故障检测与快速分析维护方法。职业关键技能具体为:(1)智能楼宇综合布线系统布线规划相关的专业技能;(2)测试故障分析与处理相关的专业技能;(3)安全规划与操作专业技能。职业发展技能目标不是单独依靠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项技能就能实现,而是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出一定的技能迁移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忠诚敬业、终身学习、团队协作、善于沟通和积极进取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课程通过案例化教学,项目情境化教学,最大限度满足实操环境,学生通过全程化的参与,既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也为后续技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基于1+X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项目+活页”式教材改革
依托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重点分析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工作任务、教学活动、工程项目、教学案例等载体形式,构建可选择的时效性的教学模块。紧密结合国家布线标准、同时融合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教材结构的创新,按“1+X证书”技能模块重构教学内容的“项目+活页”式数字化教材。其内容实现动态更新、灵活增减的功能,是体现行业企业特色的新型工作手册、活页式教材。
(2)“1+X”教法改革
技术人才在自身职业生涯中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发展,通过建立“1+X证书”分模块的教学方式,依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在工作任务中获取职业技能。由岗位工作分解得到学习任务模块,由岗位职业能力确定技能模块的划分。教师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情况参与不同的模块化课程,同时进行分工协作,一起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在各个项目模块中承担教学任务以及充当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依据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凸显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通过项目驱动为主线的方式,按照认知规律发展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3)课程内容改革
“课证融合”方式,是紧密融合人才培养中的专业课程和行业企业技能标准,重构课程内容,建立新的教学模块。该课程以机房布线、企业大厦布线、数字校园网络搭建三个学习情境为主线,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依据网络工程的工程进度要求进行选择并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把职业标准中的技能点、知识点进行提炼、分解、排序,重组到新的课程内容中,按照工作任务式课程模块组织教学。同时把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放在校企合作企业开展实施,以满足企业岗位能力结构的需求。
(4)构建全方位形成性课程评价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基于岗位工作全过程的、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重点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凸显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及考核。针对学生学习产出的评估标准更加地多元化。随着毕业生要求的提高,技能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不断改进。“1+X证书”模式可进行学生不同职业技能的培养,凸显学生个体化差异。在综合布线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课程层面的考核,采用过程化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以技能实践能力为重要切入点。要实现课程的有效考核,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依据大数据技术,通过提取和关联教学全过程中相关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开展形成性评价。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把数据分析的结果与企事业单位岗位适应性大数据建立对接,让企业参与评价。
5 总结
实现“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综合布线》课证融合课程改革,目的是为了建立更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培养新模式,提升技能人才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融入职业技能标准,结合企业职业标准的人才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培养,更加凸显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进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善学.对1+X 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 :72-76.
[2] 王雪琴.职业教育1+X 证书制度的缘起、逻辑及其实施[J].职教论坛,2019(7):148-151
作者简介:於晓兰(1979-),女,硕士,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