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都在变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阅读区创设后的思与行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徐静
[导读] 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过程中,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中追求的目标
        徐静
        南京市江宁区学林东路幼儿园  211100
                
        摘要: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过程中,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中追求的目标。本学期在大班阅读区创设中,我们跟随儿童的脚步,不断进行调整,与幼儿共同创设了一个“无界”的阅读区,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区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变     大班阅读区         思与行
        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过程中,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中追求的目标。本学期在大班阅读区创设中,我们跟随儿童的脚步,不断进行调整,与幼儿共同创设了一个“无界”的阅读区,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区活动的质量。
        一、大班阅读区环境创设的现状
        在大班阅读区前,我根据大班阅读的年龄特点以及《纲要》《指南》的目标与教育建议,创设了温馨安静的环境与氛围,请幼儿搜集了一些他们喜欢的图书,一些靠垫、一些玩偶,考虑到与大班应该进行的幼小衔接,又加了一个前书写准备区,以及一些汉字的字形图片,可是这样的阅读区幼儿喜欢吗?
        通过为期一周的观察,阅读区提供的材料互动现状如下:增加了贴满汉字的图片,似乎与图书角很贴合,然而整个游戏中,该图片的出现没有与幼儿产生互动,处于道具水平;桌面整洁干净,绿植的增加充满生气,但在实际游戏中,此绿色植物时常被幼儿摆弄,散落一地;而背景中的各色装饰物,占据了很多的位置,在幼儿游戏中没有互动;图书区中唯一一个幼儿参与的活动便是阅读各类图书,图书来源于幼儿的搜集,基本都是幼儿喜爱的图书,但是由于幼儿相互间的干扰,造成不断换书、翻书的情况很多,专注阅读的时间很短。而幼儿在此环境中的游戏状态是频繁换书、书籍到处乱放、与其他区域的幼儿互相干扰、将区域内的垫子、玩偶,用于嬉戏打闹。教师的观察指导的现状则沦为了秩序的维护者。
        由此可以看出,大班阅读区环境创设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材料单一。提供的材料没有挑战性,无法支持幼儿更大的需求。
        (二)形式单一。只是阅读,没有其他形式,幼儿无法专注的阅读这么长时间,导致出现打闹现象。
        (三)教师指导的缺失。教师成为秩序的维护者,阅读区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如何改变大班阅读区的现状,让阅读区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首先要明确阅读区的教育价值,这是提高阅读区质量的前提;其次提高阅读区材料的挑战性,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幼儿阅读的专注力;再次,呈现多样化的阅读形式,让阅读区在游戏中完成阅读的要求,这是提高阅读区有效性的关键。
        二、大班阅读区创设的具体措施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由此可以看出,提高阅读区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一)尝试进行阅读方式的改变——多种阅读方式与游戏方式相结合,让幼儿爱上阅读区。
(1)有声阅读区:自己扫描,边听边读
(2)阅读小游戏——汉字对对碰
        通过观察、比对,对汉字的字型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看图讲述区:我来说,你来听
        将幼儿学过的故事、儿歌等用图片的方式,展示在展示板上,通过自主选择,自主粘贴等方式,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讲述故事。
(4)制作连环画。
提供纸笔等美工材料,方便幼儿及时记录心中创编的故事,并悬挂在阅读区进行分享。
(4)姓名对对碰
        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本班级幼儿的姓名,知道他们姓名汉字的数量以及大概的造型。
(5)前书写准备区
        通过投放黑板、粉笔、铅笔、橡皮、本子等方式,给幼儿涂涂画画,满足幼儿想要像小学生一样写写画画的欲望。
(6)静态阅读区
        将幼儿带来的图书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如:科学探索类、故事类、益智类等等。


        对于创设的游戏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促进幼儿在阅读中的专注力,是否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这都需要教师的跟踪与观察。
        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对阅读区提供的材料是感兴趣的,同时因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在过程中是非常专注的。 但在此过程中又发现,虽然阅读区现在安静的各司其职,但幼儿在阅读区对阅读图书反而不是很感兴趣,作为教师,如何持续的支持幼儿的发展?
        (二)与儿童对话,共同丰富阅读区活动——做幼儿喜欢的阅读区。
        《指南》中提出5~6岁的孩子发展目标是可以专注的阅读图书,而在教育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于是,教师尝试开展了“好书推荐”的活动。每天由值日生推荐一本书,师幼利用分享活动时间共同阅读,结果发现,在分享故事的环节,是大家最安静和专注的时候,说明孩子们是喜欢阅读的。
        大班孩子究竟喜欢哪类图书呢?
        我们共同做了讨论:
1.师幼共同为阅读区的图书分类,了解本班级图书的种类。
2.开展图书投票活动,选出最受欢迎的图书。、
        结果:科学探索类最受欢迎,情节丰富的故事绘本类其次,文字太多的图书则不太受欢迎。
        措施:将不适合或者不感兴趣的图书去掉,并在阅读区进行了书种分类,便于幼儿结合兴趣取阅。
        有了喜欢的书籍,可是阅读区主动阅读的幼儿依然不多,这是为什么?
        我们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1.想看图书,又想玩游戏,时间有点来不及;
        2.图书只能在阅读区看,没有选择阅读区就没办法看了;
        3.只能在游戏的时间看,机会太少了。
        如何解决呢?
        幼儿:把图书角的书拿一些出来,放在外面,想看就看;
        于是我们班的“流动”图书馆成立,所谓“流动”,是不固定时间与空间的。可以随时阅读的。如何投放图书呢?讨论决定:1.将“好书推荐”活动中推荐过的书放在“流动”图书馆,方便大家阅读;2. 将系列丛书的下册放在阅读区,方便在阅读区有目的的阅读。
        “流动”图书馆成立后,所有的过渡环节都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阅读时刻,阅读没有了时间的约束。
(三)持续观察,追随儿童的脚步——再次对话,做幼儿自己的阅读区。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做到积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想法。
        幼儿:书,只能放在阅读区吗?
        这是我们值得讨论的问题:什么样的书,可以放在什么区域?如:折纸剪纸类的工具书可以放在美工区,如《十万个为什么》可以放在益智区,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可以放在表演区,当我们的演出剧本;建筑类的书可以放在……
        经过一番整理,我们班级的各个区域都有了书,游戏时各个阅读行为随处可见,阅读没有了空间的约束。
        如今阅读行为已经成了我们一日生活必不可少的习惯,想进行独立阅读、安静阅读的孩子们,则选择了安静的阅读区,宽松的阅读氛围也让阅读区孩子喜欢上了阅读。
        三、教师的思与行
通过观察、与儿童对话,并共同讨论出了一些策略,总结起来就是三点:
        1.改变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阅读并不是只有阅读区可以,可以将阅读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将所有生硬的过渡环节都融入到随处可取的图书中。
        2.整理图书的种类:和幼儿共同将阅读区的图书进行整理、精选、分类,投放在合适的地方,将阅读融入各个区域。
        3.定期的图书分享:每天利用任何的空余5分钟,进行故事图书推荐,与幼儿共同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尊重儿童,追随儿童的脚步,让我们一直都在变,也让我发现,原来阅读是可以无界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