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刘影1袁明月2张会武3李禹含4李珊珊5
[导读]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
        刘影1袁明月2张会武3李禹含4李珊珊5
        1. 保定市徐水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 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3.保定职业技术学院4.河北省曲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5.保定市第二中学  071000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工匠精神,但从全世界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近年来,我国与西方的一些制造强国相比,匠人文化正在逐步遗失,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向高、精、尖,就必须重拾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作为各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培养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众多奇迹。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世界形势更加复杂,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必须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向“高”“精”“尖”迈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补上“精神之钙”。
        (一)培养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发展日渐乏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这就需要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推进制造业的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真正实现从量到质、从速度到效益、从旧动力到新动力的更迭转换。
        (二)培养工匠精神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追求完美、耐心专注、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培养工匠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规范个体行为,凝聚社会正能量的基本遵循。工匠精神,是对蕴含在优秀工匠身上高尚品质的高度概括和集中阐释,是引领工人行为,激发具有创造活力的基本价值理念。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广大职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成员爱岗敬业。
        二、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职业学校是培育大国工匠的主阵地,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是提升国家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一)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学校文化建设
        学生时刻置身于校园文化环境中,自身精神建设在校园文化中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校通过厚植工匠文化,着力打造健康特色的校园工匠文化。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开展工匠精神展览、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主题活动,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通过大力宣传度,依托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设学习践行工匠精神专栏,深挖校园文化内涵;邀请工匠走进校园,开办讲座、参与班级的主题班会活动、参与学校的实训教学、开辟专属于工匠的学校宣传栏、为杰出工匠进行雕塑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精于细节、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培养对工作的热爱与忠诚,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内心,进而转化为未来宝贵的职业素养和精神。
        (二)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杰出工匠中,他们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都有着鲜明的共同之处:心有理想,身怀绝技,敬业爱岗。学校要在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实践实习、课外活动、主题班会等教学环节中加强教育的内容,让“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一是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校企合作、校企融合,企业专家、领军人物参与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将抽象的工匠精神具体化,使职业教材丰富生动而又与时俱进,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理解和情感认同,提高理论育人的效果。
二是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各专业课教学中。深化专业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工匠精神体现在对接目标中,渗透教学全过程,不仅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而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严谨规范、精心施工的职业素养。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考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训,让学生感受接近职业岗位的实训环境,培养其工匠精神。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文化,感悟工匠精神。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进工厂、车间,零距离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熏陶,并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现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努力培养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优秀人才。
        (三)借鉴国外经验培育工匠精神
        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来自于民族文化的熏陶,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制造业大都来自于传统的作坊生产,但在纷乱繁杂的时代变迁中,这些作坊技能却依旧能够存活、屹立不倒,主要源于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德国实行双元制教育,受训者的身份既是学徒,也是职校学生,教师可能是学校老师,也可能是一线工作者。学生毕业时不仅要参加专业理论考试,同时要参加技能方面的考试,合格后才能拿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在日本,实行企业内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特点,学徒可以边干边学,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来实现企业内职业教育。瑞士采用的是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培训中心的“二元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有时在学校上课,有时在企业担任学徒,学生拥有非常多的实践锻炼和与师傅们切磋技艺的机会。
        纵观国外,无论是德国、瑞士的工匠还是日本的“职人”,他们对于工作精神价值的需要不仅仅满足对经济利益的需要,而是将工作看作是一种精神修行,享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他们的职业教育,通过优化专业设置、产、学等方面以及优秀的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统一结合,为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的职业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