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育法的效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黄桂平
[导读]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记得儿时听到的故事,做了父母又把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搬出来讲给孩子们听
        黄桂平
        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区车站小学 443000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记得儿时听到的故事,做了父母又把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搬出来讲给孩子们听。《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的故事我们不知听过多少遍,可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很有教育意义。父母们都想找到一个好办法,使孩子成人然后成才。在使用其它办法的时候可千万别忘记了讲故事的方法。故事本身对孩子就有吸引力,同时讲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会让孩子受益匪浅。
        一、故事的力量
        暑假期间,和侄子东东相处了一段时间,他虽只有八岁,却又胖又壮。更让人恼火的是他出奇的调皮,周围邻居没有一个不嫌。俗谚说:孩子七八岁,狗子都嫌。他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家处在离城市很近的集镇,这里大多是生意人,赌博成性,匪气横行,语言也不太文明加上哥嫂忙着赚钱,侄子脾气急躁、倔强、自私,由于过度肥胖,生活不能自理,又爱惹事生非。遇到问题哥嫂总是先吼再骂后打。街上其他几个和他天天在一块玩儿的孩子情况也和他类似,更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我们几天下来方法用尽,大家都束手无策,而且筋疲力尽。但有一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哄自己儿子睡觉讲故事时,东东也来到旁边,竟然一声不响地听着,偶尔还提几个问题,像这样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左右,虽然时间过长了,但难得看到他能这样安静长久地做一件事。此后,他总是缠着讲故事,在给他讲故事时对他的要求他都能做到。在他静静地听故事时,我看到他眼睛里充满着渴望与宁静。
        这是一次偶然,却带来了欣喜的结果。这是无论用什么说教和严厉惩罚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如果长期坚持用有意义的故事去教育他、影响他,他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矫正许多不良行为,性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而以前讲故事,我仅仅是为了让孩子能迅速安静地睡觉。
        二、故事教育法的效用
        1、心理沟通的桥梁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调皮不仅仅是调皮,那是一种引起你注意或者表示抗议的举动。如果我们采取粗暴的行为不仅会使孩子更加委屈,更是拆掉一座沟通的桥梁。有时用温和的方式也不一定有效。这时不妨讲讲故事,一方面避免了矛盾,另一方面又转移了他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讲故事是一个心理沟通的过程,它所表达的不仅是语言,还有情感。他会化解矛盾与冲突,把父母与孩子联系得更紧。有一次,自家孩子发脾气了,一个人趴在床上生闷气,我没有批评也没哄,只是在旁边自言自语地讲起故事来,讲了一会儿,我发现他的眼睛睁开了,用余光注意到我这边,我继续讲,讲到高兴时,我突然停止不讲了,他一下子就抬起头来,问以后怎么样呢?我心里笑了一下,但表面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和他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完。他也把刚才的不愉快放下了。过后我再和故事联系起来指出他的错误,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他全欣然接受,前面的故事就像修成的渠道,水到自然成了。
        讲故事的心理沟通往往不仅仅是讲者与听众,故事里面的人物和情节都可能渗透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这些人物和情节在他心里随着年龄的发展不断丰富变化。说到深处,他更是在和故事里的人物、情节甚至和一种社会生活在交流,并且这种交流会不断延续升华,总有新的启发。
        2、“曲线救国”的妙招
        孩子的有些行为、观点等往往不是轻易能弃掉的,若采取针锋相对的教育往往会招致更加强烈的反抗。即使是暂时服了,心里未必服或者总有一个疙瘩在心里。堆积到后来会变本加利的爆发。这时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因为讲故事谈论的是别人,和他的直接冲突就减弱了,同时故事里没有那些激烈的言辞而是生动有趣的人物和情节,这更能吸引他。讲故事的时间也是双方的减震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父母的粗暴。故事讲完了和他一起讨论故事里人物的对错,此时,即使你不批评他,慢慢地他也会在心中形成辨别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他就会把自己和故事里的人物相对比,增强自律和自信。


        3、综合能力的质跃
        ①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给孩子讲故事就是一种语言示范,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不断模仿,有时他还会把学来的故事讲给别的小朋友听,这样不断重复,孩子的词汇就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宽泛,语言表达能力就逐渐增强。
        ②思维能力的开发
        讲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逻辑性和形象性兼备的思维训练,孩子边听边思考他听到的信息,可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提出问题或者帮主人公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间久了,他也有讲故事的欲望,开始几个词,然后跳跃性很强的几个句子,慢慢地他也能自己编一个完整的故事了。这是单纯的思维性活动,将直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开发。
        ③情感智力的调动
        孩子总是试图与别人交流,我们也总是试图和孩子进行交流。但这个交流过程并不总是顺畅,讲故事的过程实际就是给了一个交流平台,表面上故事与我们关系都不大,但其实它就好比通讯员,为克服困难排出障碍,把彼此信息传递给对方。持之以恒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孩子如何和别人交流,而不让孩子总是停留在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慢慢懂得理解、合作、信赖。故事是一种文化,它会给孩子提供一种安定的氛围,慢慢地熏陶孩子,也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孩子急燥的性格。
        ④文化资源的积累
        讲故事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既可以讲名人、伟人的故事,也可以讲我们身边的故事,甚至可以根据孩子的问题灵活的编故事,达到教育目的。故事不一定就是真实生活,但给孩子提供了另外一种生活的情景,解决了生活中许多问题,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让孩子大脑充实起来。孩子的求知欲是无穷的,经过一段时间讲故事,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地运用起了故事里的人和事来活动。对社会生活、自然环境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⑤潜移默化的道德沉淀
  孩子品质的形成本来是多方面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也是他们对社会认识辨别的过程。讲故事时他会用他幼稚的语言表达他对故事人物的评价,甚至爱憎。在具体的生活中他会用故事里正面的形像来要求自己和别人,也会用里面的反面形像去谴责别人。虽然简单,但也正是他道德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孩子出生时道德是空白的,我们填进去的是红的,那他的道德就是红的,如果我们填进去的东西是黑的,那他的道德也就是黑的了。每个故事讲完后我们一定要和孩子讨论几个问题,以促进孩子道德内化。
        三、讲故事虽简单,但方法不当也很难达到教育效果。
        1、精心选择故事的内容
故事内容的选择应是有意义的、健康的、帮助教育孩子的,而且要有吸引力,还要让孩子容易理解接受。更重要的是如果选择的故事不当 ,便会对他的性格、品德构成影响。如讲那些鬼怪故事就可能让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暴力倾向严重的故事只会教会孩子如何凶残,所以故事内容的选择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2、讲故事的语气要适当
        讲故事就是在交流,应用生动、儿童化的语言讲述,这样既增添了孩子的兴趣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如果语言太成人化就不适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就会听不进去。语气太柔软又让孩子说话没有底气,甚至嗲声嗲气。儿童化的语言最好,但绝不是发嗲。
        3、讲故事的时间要恬当
        在孩子玩得正欢时你给他讲故事是对他活动的干扰,他不仅听不进故事也不利于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睡觉前讲故事是好事,但要讲那些情节平稳的故事,不然会影响孩子的休息。当孩子产生交流的欲望时,当孩子情绪失常时,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可以适时给他讲有意义的故事,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要你讲故事时,既使时间抽不出来,那也要给孩子一个明确合理的解释,不能粗暴的拒绝。不要你想讲时就生拉硬拽,如果这样几次下来,孩子只怕再也不愿听你的故事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