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础教育强市的实证研究 ——以广东江门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杨海涛 金华 张阳意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杨海涛 金华 张阳意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作为强市之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有利于促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江门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梳理了江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础教育强市的对策和建议,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强市先行高地,提升大湾区的教育环境与影响力。?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 江门市;实证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强国梦的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是当前教育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代命题。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节点城市,加快基础教育强市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强市先行高地,为五邑乡亲和侨乡海内外侨胞子弟提供优质教育,对促进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环境与人居吸引力有重要意义与现实必要。
         一、江门市基础教育概况
         江门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江门市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2016年,江门市率先实现“教育强镇”“教育强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四个100%覆盖,走在全省前列。
         (一)合理配置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品牌学校集团化”及刘毅市长关于探索教育集团的两次重要批示精神,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目前,全市共成立了47个教育集团(其中市直3个、蓬江区6个、新会区13个、台山市18个、鹤山市7个),涵括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及职业教育各阶段,充分发挥了优质品牌效应,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整体发展。此外,开平市、恩平市也积极开展教学联盟等工作。[江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汇报【R】.江门市教育局,2019.12:2]
         (二)实施强师工程,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
         依据《江门市人民政府加强中小学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江教发字〔2013〕12号)和《江门市基础教育名师工程推进方案》(江教发字〔2014〕11号),江门市以打造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名师工程”为抓手,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和培养工作,加快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组织专项培训超过15万人次,全市共有6名教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分析
         调研组通过走访政府职能部门、学校及听取了群众意见和文献资料研究分析,认为江门基础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政府投入有限,基础教育建设经费不足
         江门市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78.84亿元,比上年增长8.6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为20.86%,在全省21个市区中排名第6。但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总额不高,且增长率为8.62%,低于11.21%的全省增长平均水平,而且相对于教育发达城市如深圳、广州有不少差距。广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280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1%,广州市为444.06亿元,比去年增长10.60%,深圳市为588.09亿元,比去年增长26.4%。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最终导致生均公用经费尽管有所提高,但学校办学经费仍然存在很大压力,改善办学条件、增添教学设施等建设资金缺口很大,制约着学校的持续发展。
表1: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亿元)
 
        
        
        
        
注:本数据引用《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统计局 关于2018年全省教育经费统计情况的公告》)
(二)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
         1.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差异
         (1)城乡基础教育师资差异
         就城乡师资学历结构而言,城乡基础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在不断提高,并且城乡基础教育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但目前江门城区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还是优于乡村,城乡师资学历结构存在失衡。从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来看,小学教育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的差异较大,初中次之。
        表2:2018年江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历水平比较
 
            (注:本数据引用《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18年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通报》粤教师函[2019]27号)
         就城乡基础教育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而言,比往年已经优化了许多,表现在高职称(包含中学高级职称、小学高级职称)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以及未定职称的比例下降。从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来看,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仍然存在差距,城乡教师在中高级职称教师配备存在结构性矛盾。
        表3:2018年江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称结构比较

            (注:本数据引用《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18年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通报》粤教师函[2019]27号)
         (2)城乡教育经费方面的差异
         乡村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整体上的劣势地位突出,乡村基础教育资源的许多方面都要劣于城市,尤其是江门市基础教育各阶段一般公共预算经费要明显低于城市,其中高中的经费差异最大。
        表4:2018年江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安排(亿元)
 
        (注:本数据引用江门市教育局统计数据)
         2.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差异
         (1)中心城区优质学位紧缺
         在小学阶段,学生过于集中,江门市蓬江区北新区学位紧张。在初中阶段,当前江门市中心城区初级中学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旧城区初中过于饱和且办学条件偏低,西区学位紧缺、办学条件不足。在高中阶段,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需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因此高中急需提质扩容。虽然近年启动了“三二一”工程,但主要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中心城区高中学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优质高中学位紧缺的问题。
         (2)区域师资交流不充分
         按照江门教育“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到2020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所有县区建成教师发展中心。但江门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师资交流轮岗的比例上还未达标,其中台山市2018年未达到县域内每年专任教师交流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的5%。同时,三区四市在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上进展也并不顺利,截止2019年全市范围只有5个教师发展中心,还未能实现所有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
        表5:2018年江门地区县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交流轮岗情况

        (注:本数据引用《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18年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通报》粤教师函[2019]27号)
         (三)现代治理欠科学,管理效果有待强化
         1.基础教育竞争机制有待优化
         基础教育管理的事务基本都是由政府所主推,致使教育办学活力和竞争不足,市场无法进行优胜劣汰,严重阻碍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基础教育内部缺乏竞争机制,从而导致了公立学校不论办学质量的好坏,政府相关教育机构都会给予相应的生源、师资以及资金的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不会受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影响。学校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以教学质量为基准的竞争,而是从学校效益出发的竞争。
         2.国际化交流机制有待形成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江门的各种城市管理和措施都应与国际接轨,国际化教育势在必行,基础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江门区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江门市的基础教育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将本土学校教育在资源引进与利用、人才培养目标、国际课程本土化、国际化学校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经验或成功模式进行推广和应用,也没有制定明确指导思想和具体试验项目的中长期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促进基础教育在人员、机构、项目等方面深层次、高水平的交流互动。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江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江门市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还需要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治理现代化、加深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和营造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共识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力争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强市先行高地。
         (一)科学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科学规划教育布局缩小城乡区域差异
         加强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因地制宜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三二一”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学位供给。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提质扩容”工程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发挥优质品牌效应推进集团化办学
         教育集团的融合发展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监督体系作保障,但江门市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可从制度管理、队伍建设、办学质量、德育工作和整体提升等五个方面制定《江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考核办法》。通过量化的考核指标,将集团核心学校作用的发挥与其他成员学校的提质效果进行“捆绑式”评价,除了加强对制度建设、办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考量外,重点加强对集团内各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尤其是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等考核,不断促进集团内各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通过专项检查、集中检查和综合督导等方式强化过程考评,保障优质品牌效果充分发挥,带动相对薄弱学校整体发展。[ 王根宝.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思[EB/OL]http://jsjjb.xhby.net/mp2/pc/c/201711/07/c399980.html]
         (二)完善考核,构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1.构建以生为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
         以生为本构建学生健康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将对学生知识获得、能力提升、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的评价与学校管理评价体系、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水平、资源建设水平以及各学科素养水平评价体系相结合。从学生发展目标、社会发展要求、家长教育诉求、学校和教师发展需要等,紧扣育人的根本,构建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素养与突出个性兴趣并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2.构建质量导向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
         以质量评价为导向构建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转型发展优化。一是设计和立项若干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建设工程,建立全方位强有力的监控与引导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相关机制运作。二是建立公示、约谈、问责等制度。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质量评价结果面向社会公开与公示,对于质量评估表现较差学校,采取政府约谈,限期整改,问责等方式推动江门市基础教育向前发展。并发挥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适时调整江门教育发展战略。
         (三)外引内培,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如何吸引、留住、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优秀人才, 打造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机制, 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 广泛吸纳和凝聚一批优秀高层次人才, 是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
         1.创新人才外引内培机制
         江门市政府应当从教育强市的高度,重视江门市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外引内培机制,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在引进和培养过程中做到统筹规划, 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设计、高端培养、创新模式、整体推进,引领带动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全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提高待遇引进优质师资
         江门市政府应积极争取广东省的财政支持,督促各地优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政策,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薪酬待遇向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向优秀的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倾斜,建立教师教科研及进修补贴制度,给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鼓励,吸引优秀教育人才落户江门和坚守岗位。同时,加大优质教师资源引入,和基础教育名校建立定向交流合作,签订人才定向输入协议。通过加大教育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切实提升教师薪酬待遇,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四)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1.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补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短板,建立学前教育、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及逐步增长机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通过传统优质品牌学校(龙头学校)引领,联合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等集团化、品牌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加强国际化交流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大湾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智库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校长联盟、教师专业发展等交流平台,定期举行大湾区合作交流论坛,参加大湾区人文交流活动。培养教师国际竞争力。依托江门市“国际化战略”,用好侨乡资源,推进具有良好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创造更有利于教师对外学术交流的条件和环境。
         四、结语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判断,也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各地政府纷纷把优先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强市之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因此,以江门为例的实证研究能够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参考案例,为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环境、提升教育影响力和人居吸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汇报[R].江门市教育局,2019.12:2.
[2]夏智伦,刘奇军,汤毓婷.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5(03):1-10.
[3]毋丝雨.“互联网 +”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J].教育与管理2017:43-46.

作者简介杨海涛(1972-),男,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金华(1985-),女,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张阳意(1991-),男,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基金: 中共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项目“2019年江门社会经济若干问题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