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科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童巧燕
[导读] “学案导学”是新课标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童巧燕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寺后初级中学  324400)
        摘要:“学案导学”是新课标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该教学模式遵循“四有八让”的教学理念,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居于主体的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的作用。本文具体阐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心得,并由此引发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
        
    一.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1)课前准备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实施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而学生自觉学习是以“导学案”为基础,因此,设计出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尤为重要。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要根据教材的编排原则,从知识系统出发,对课标、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已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课中讨论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疑难解答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效果反馈
    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是“学案导学”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是提高学生课堂活动质量的根本保障。其目的不是区分优劣,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其反馈与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如:课堂观察、口头提问、成果展示、自评互评、纸笔测验等。评价的标准是学生“会学”与“学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方法与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在疑难解答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或古怪而有偏见,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宽容、允许学生答错,不应只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层面上,还应去引导学生探索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放开思路,以原有的知识作为铺垫,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
         导学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利用导学案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把握课堂,发挥学生的潜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的“学”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1)“学案导学”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

主要是预习课文、扫清障碍、掌握基础知识,为上课做必要的资料准备。在发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识,以便课堂上能把握重点,减轻课堂压力。学生经过预习,往往能解决新课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当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时,往往能够主动提问、踊跃发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这种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案导学”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的各个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达到“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三.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1)导学案设计的质量
    导学案质量的优劣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它能体现教师主心骨的地位。设计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容易将学案设计成了题案,即将学生所学内容编制成一道道的题目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学案,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苦不堪言,这样的教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淆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知识拓展等)。导学案还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亲切。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求我们教师上好每一堂课都需要花去数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备课。因为,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最终引导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学生预习的真实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学。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而且是最基本最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都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探索,因此从小培养自学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会碰到不懂的地方这是很常见的现象,有些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成绩越差遇到的困难越多;遇到的困难越多不去解决,成绩也就越差。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成绩好的同学越读越好,成绩差的同学越读越差。
    学生预习新课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是薄弱的环节,弄懂这些问题恰好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所在。预习不能走过场,不是把学案填满,而是要讲究质量,讲究实效。预习要着眼于发现疑难,提出问题,边读边思。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资料,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有些新内容涉及到旧知识,脑子里没有清晰的概念,就要提醒自己相应部分要好好复习,努力搞清新旧知识的链接。遇到新知识逻辑性很强的就要一步一步,不厌其烦。
    真实有效的预习既预习了新知识,温习了旧知识,还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这样的课堂才是适应不同学生的真正有效的课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研究前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探究,让“学案导学”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 李瑞. 学案导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 2013
[2] 张巧叶. 高中生物学案导学中的分层教学:设计、特点与实例. 河北师范大学 , 2013
[3] 聂济敏.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 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