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盛丽芳
[导读]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版教材
        盛丽芳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新安江第三小学     浙江杭州  311600
        摘要: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版教材。该教材的主要特点在于突出法治教学内容,重点要求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因此,针对新教材、新目标、新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接受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教学故事,通过真实、生动、有趣的故事对所讲内容进行解释或说明,以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一个个鲜明的小故事,学生不会觉得法治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并在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很多专业、庞杂的大道理蕴含在一个个小故事中,可以极大地减轻小学生的课业任务,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将法治作为小学重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探索和利用新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迎合小学生的兴趣与喜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效率和效果,还能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他们不只是在上一门课,更是在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1.童话索引——找准学生兴趣点
        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甚至会想象自己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较好的教学切入点。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童话中的人物,就会设身处地地主动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投其所好”,根据学生对童话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多用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案例或素材。这样能够极大地拉近学生与教师以及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极大地节省沟通和时间成本,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一味地告诉学生干净、卫生、整洁多么的重要,由于生活中大部分学生不是邋遢、不卫生的小朋友,就很容易落入俗套,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抵触,觉得教师碎碎叨叨、啰唆麻烦,甚至想要和教师“对着干”,这些都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童话故事《不爱干净的小花猫》:小花猫因为不爱整洁,原本漂亮的毛上粘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甚至还粘上了油漆,怎么也弄不干净。小花猫的妈妈只能将小花猫的毛剃掉,小花猫很伤心,但是也没有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原本漂亮的小花猫最终变得光秃秃的?它做错了什么?”然后找几个学生来回答。小学生的视角大多会站在小花猫的角度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从童话中了解到不爱整洁的严重后果,从此养成爱整洁、爱卫生的良好习惯。
2.身临其境——情景化故事教学
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幼儿期入手,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的过程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的情感,逐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使用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化的故事教学中。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思考,将教师口中“死”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理解,变成“活”的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本中的知识和道理往往是十分抽象的,而情景化的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长,组织学生展开情景化表演[1],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分配好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表演任务。在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从旁指导,引导学生演出重点。小学生对新颖的教学活动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会十分认真地对待教师交付的任务。准备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作出可以量化的、有指导意义的评价。这样就能通过有趣的表演来激发和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出受大众认可的、文明的行为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初步形成道德与法治意识。
3.生活教学——整合学生身边可利用的故事资源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往往会被课堂外的故事所吸引。针对这一认知特点,小学政治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积极挖掘校园中、社区里学生常见的、耳熟能详的故事,从这些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中出现的人、事、物,让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去评价故事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从中感受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条正确的评价尺度。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发地开拓学习资源,并分享给全班学生。同班学生的年龄相仿,兴趣点与关注点基本一致。通过身边的典型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梳理正确的评判标准,使他们在生活的大课堂上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例如,针对小区里的流浪猫,社区的物业管理部门认为这些流浪猫严重影响了社会卫生和环境,要雇专门的团队来清理这些流浪猫,而小区内的爱猫人士联合起来反对,认为这样做是不尊重小动物,而且被清理的流浪猫无家可归,最终都会丧命。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一时引起热议[2]。对此,教师不要觉得这样的事离学生很远,也不要认为学生发表的意见微不足道,而要抓住这个宝贵的讨论和教育机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要尊重社区的管理和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则表示这样对待小动物太残忍。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要保护学生的真善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全国小学中越来越受重视。该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将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优良品德贯穿到学生立德树人、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政治教师应密切联系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可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使用故事教学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6-7.
        [2]周玉荣.绘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9(36):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