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
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乐天溪初级中,湖北 宜昌 443133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塑造学生高尚品格的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把典型案例处理成真实的情景,供思考和分析。培育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形成科学的法制观念,成为国家未来合格的建设者。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德育与法治;应用策略
引言: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讲授”,教师往往围绕着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含知识的理解,来讲授道德与法治思想内容,这既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以此为基础,改革了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进行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大大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个案教学法的应用能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个案教学法具有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老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现师生互动。以案例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生动地表现道德与法律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通过具体案例,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反思相关问题、提问。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德育法治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对教材的全面掌握和教案选择
初中德育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主要凭教材为学生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所以,在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在了解了教材的内容一定深度后,要根据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接受能力,确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案例,尽量选择一些切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指导性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达到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同时还要从案例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获得深刻的思想指导,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
举例来说,当教授“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这样的案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有几名同学趁学校门卫熟睡之际,偷偷溜进了教学楼。一个同学用脚踹开了教室的门,接着另两个同学跟着一起进了教室,胡乱的搜索了一阵,最后逃之夭夭。事发后后,学校调取了监控,发现这几名学生。老师讲课结束后,让学生分析探究内容。很多同学看到这个案例后,都对这几名初中生的行为表示谴责。在此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法律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和猜测,之后,让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进行课堂陈述。第二,教师可以把最后的结果进一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判断;这种案例分析和解读的过程,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参与教学的平台,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通过案例分析体现理论知识
教前案例分析时,应明确教学思路,理清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将矛盾、冲突甚至“悬念”引向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深入思考。老师应该跟上时代的变化,跟随教材的变化,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这样法治意识的培养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就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可采用学生小组学习的课堂形式,在抛出与实际案例有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自主讨论,案例中所体现的与本次课堂有关的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知识点,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向其他同学展示,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所讲的知识点,深入剖析本堂所讲的案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还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直观、生动的动画、图画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这门课的教学中,老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微信、 QQ聊天等给人们的生活和娱乐带来的便利,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难以自拔的例子。接着让学生就“网络利弊”展开辩论比赛。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高效的初中德育与法治课堂建设。
(三)课后概括性案例探讨分析
课后总结既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又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并对教师的案例进行讨论。具体地说,老师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将发言的要点、思路及存在的疑点写下来,分组积极发言进行探究分析,然后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案例,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从中领悟知识
举例来说,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课程的知识教学完成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案例:某天放学回家,经过一条河边,发现一个小朋友突然掉进了水里,如果这个孩子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们随后得到了几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是:不管;第二个答案是:大声呼救;第三个答案是:下水救人;一旦学生掌握了本课程所需的知识,他们就可以在一开始就排除第一门课,知道第二、四门课最适合他们,而第三门课则需要各方面条件允许才能选择,从而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结论:在初中德育法治课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必须把握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把案例教学法与德育、法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法治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蓉.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2):86-86.
[2]许娜.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操作策略[J]. 吉林教育, 2018(2):69-69.
[3]杨荣德.精心筛选 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