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旗 崔佳 李少聪
张家口学院
摘要:高校教师的核心能力是以技能和系统知识、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本课题对高校教师的核心能力进行了细化和分析,并对护理学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师核心能力进行了说明。在此视角下,对本科护理学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和对策,并利用张家口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进行了实地的检验。
【关键词】教师核心能力 实践技能 教学改革
一、高校教师的核心能力
1.高校教师核心能力的概念以及其科学内涵
高校教师的核心能力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表现。其内涵是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受教育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教育介入,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阐述。朱超华将教师的核心能力特征归纳为:核心价值型、独特性、发展性、综合性;[ 朱超华 .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06..]王光明建立了教师核心能力齿轮模型,提出教育教学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是教师的三大核心能力。[ 王光明,张永健,吴立宝 . 教师核心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培养[J].教育科学,2018,34(4):47-54.]
课题组经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高校教师的核心能力进行了七个层次的细分,包括教学能力、引导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评价能力。分别指向教师身份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各级各类信息并进行正向引导活动、协调合作完成工作的活动、业务管理活动、敢于反思和批判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评价评估活动。
2.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师核心能力的构成内容
护理学本科教师应同时具备以上七个核心能力,除此之外,应当将对实践技能的教育融入到七个核心能力中,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思维与技能引导能力、理论探讨与实践操作合作能力、业务与技能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科研能力、理论与实践的评价能力。当一个核心能力具备双向的内容时,其实对教师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实际在高校的教学工作当中,却并非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区别,无论理论上的学习和深入还是实践技能的实操与提升,在护理学专业教与学的过程中本身是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实践技能方面大多教师存在短板,使得教师核心能力存在缺憾。
3.本科护理学专业实践技能相关能力在教师核心能力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护理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在本科院校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之间存在的脱轨现象却比较常见。在此,有必要对护理学专业实践技能相关能力在教师核心能力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3.1护理学专业实践技能相关能力在教师核心能力构成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护理学专业实践技能相关能力是教师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核心能力分为理论和实践技能两个部分,护理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具备实践技能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护理学专业实践技能相关能力是教师完成培养目标的桥梁。护理学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不难看出,教师的实践技能相关能力是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是将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从课堂到临床转变的关键性环节。
最后,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技能相关能力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理论的掌握、科研水平、教学方式手段的实效性、耐心责任心、师德师风等等均是评价的内容,而对实践性学科来说,教师是否能够高效率高水准地完成实操,恐怕是最受关注的。护理学的实操活动有具体的体系和步骤,每一种操作均会因为患者的不同而出现流程上的变化,准确判断、准确操作、准确效果,均是表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3.2护理学专业实践技能相关能力在教师核心能力构成中的作用
首先是带来新的教学理念。无论在何种专业学习中,照本宣科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教育方式,而又常常地出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将实践性凸显出来,就必须先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理论教学在学校中非常常见,但到了职业活动中,学生需要的是动手,而不是“动嘴”去向病患阐述理论。如何完成这之间的鸿沟与转轨,就需要教师先用实践去改变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师具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后,能够提升对理论内容的进一步认识,可以选取大量的实例进行讲解,有效地使难理解的概念性的内容简单和形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能够充分将实训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不断更新护理理念和了解最新护理技术。实训课程对于护理学专业来讲非常重要,而每一项技能不是原有操作内容的简单堆积和重复,而是由临床案例来做引领,从中分析导入操作流程,操作流程中设置要点提示和护患沟通,使得相应的理论操作程序与临床情境融合,并通过“相关病案讨论”这一环节将技能与临床情境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技能,也明确了技能的目的和适应症,更能进一步地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更能够适应岗位需求。
课堂学习的内容永远滞后于医学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无法与实际需要完全匹配的,教师能够去做的,只有不断地紧跟医学和社会的发展,去缩小课堂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现代护理理念与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中,护理专业教师自己去参与实践、了解环节程序,不断提升实践技能水平,才能够及时地更新护理理念,了解最新技术,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比如,计算机及网络、激光、同位素、显微外科等等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以及人工心脏起搏、体外循环装置、新功能参数监护系统的出现以及康复医学的兴起等,都使得护理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心理护理、责任护理、整体护理、跨文化护理等新理念不断涌现,只有教师了解到位,才能够在理论和实训课堂上传播到位,才能够实现高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再次,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学生职业生涯的领路人。教师的实践技能能力当中有一核心能力为引导能力,指向于提供各级各类信息并进行正向引导活动。这一核心能力需要教师明确行业内对护理岗位的分设、操作技术的主要流程等,尤其在临床上如何对护士定岗、培训、招聘的问题,要明确知晓,通过调查和总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对学生做好就业指导,为今后的就业提前奠定基础。
高校教师并不能伴随着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是一个变知识为技能的必须过程,也是她们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而这个过程很多时候并没有教师的关注。初入职场环境的学生们一边要面对繁忙的护士工作,一边还要面临职场人际关系的考验,缺乏“归属感”,容易敏感受伤。教师也需要在此环节中进行信息的收集,对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对策,一方面可以与院方沟通,减少不利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一方面也可为学校下一步调整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方案提供信息。
最后,有助于提升护理道德教育的效果。护理人员要胜任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必备的护理设备,还需要高尚的护理道德,而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作用,则由护理人员道德水平高低来决定的。高校教师长期在校园环境中,缺乏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并不能完全做好教学预设,而护士的一个重要基本素质是要关爱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同的患者,护患关系的建立也并不相同。教师要深入临床一线,方能有真切的体会,方能提升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能力,在教学中贯穿关爱患者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本科护理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
1.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情况调查
课题组针对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共一百人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3份,其中大二的人数较多,占48.3%,大一占21.4%,大三占30.3%。课题组以“你对本校护理专业培养是否反映学科前沿”、“实践课程比例是否适宜”、“教学仪器设备和材料是否满足教学需求”、“你对教师教学如何评价”等问题设置问卷,并做了相关统计。就上述问题一,52%的学生认为能够反映学科前沿,30.2%的学生认为只能部分反映学科前沿,11.1%的学生认为内容陈旧。就问题二,79%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比例适宜。对问题三,75.6%的学生认为教学仪器设备和材料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对问题四,问卷设计了实训课程、实践综合能力、新兴教学手段应用等问题,67.1%的学生认为实训教师备课、实训准备、实训操作认真、规范,24.7%的学生认为实训教师备课、实训准备、实训操作一般,10.2%的学生认为实训教师备课、实训准备、实训操作不认真也不规范;70.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26.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无所谓,3.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60.1%学生认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现代网络教育技术运用得好,34.3%的学生则认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现代网络教育技术运用得一般,5.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没有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
课题组进一步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2019届毕业生中,93.8%的就业去向为医疗卫生单位,在此部分毕业生中随机选取了89人进行了追踪调查,毕业生对在学校开设的实践类课程的认可度中,43.5%认为非常实用,25.7%认为比较实用,23.2%认为一般实用,只有7.6%认为不太实用。
2.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在核心能力提升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调查
课题组对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师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识到实践技能提升的必要性,但是自愿主动参加临床实践、提升自我实践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却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类:
2.1教学、科研任务沉重
高校教师除了要承担规定的教学任务外,需要辅导学生论文,还有科研上的要求,课题、论文、讲座压力较为繁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汪丽琪,许芳芳,姜丽萍,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护理学杂志,2009,24(15):70-72.]有采访教师也谈到,一些高校有一些从医院引进的有临床工作背景的护士进入高校教学,因为科研意识薄弱、起点较低,科研水平不高,入职后面临更大的科研压力。让教师们进入医疗机构参与长时间的临床实践,而教师们也存在职称和学历提升的需求,高强度的工作往往顾此失彼。
2.2经济收入相对减少
脱离教学岗位后,不再有课时费和相应的补贴,医院方也大多不会给教师经济补助,这样使得收入减少。尤其对中青年教师,面临房贷、车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经济压力,也导致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降低。
2.3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中缺乏相应的对高校教师提升实践技能水平的激励机制,高校现行的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绩效考核等等机制主要考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对参与实践活动没有相应的直接激励。加上教师核心能力本身缺乏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及相应标准,也少有与职称、评优等挂钩的情况,教师对此基本没有积极性。
3.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提出问题
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我们做了如下讨论。
一方面是学生方面,课题组认为毕业生方面的调查更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并没有充分学习到更多实际在工作中需要应用的技能,而这些技能是职业生涯所必须的。
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师核心能力的素养提升离不开临床实践的参与的认识上是没有异议的,而因为经济收入、教学科研压力、缺乏激励机制等原因使得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上述两方面的矛盾,使教师核心能力视角下的实践技能教学改革活动充满了挑战。
三、高校教师核心能力视角下的实践技能教学改革的对策
1.可行性对策的研究和讨论
1.1做好教师实践技能提升的规划和设计
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素养,需要教师参与到临床实践中,高校应重视教师核心能力提升的方式和途径,以做好制度规划和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师的年龄、教龄、学科背景、所授课程、职称等做出相应的差别规定。如年轻教师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双缺乏,在教师核心能力上欠缺较多,不能简单因为其还没有子女、父母的诸多生活压力就进行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工作,如果将临床实践活动加多,则会使他们不能够较好地用理论教学进行有效传授。而教龄较长、职称较高的教师,不能因此而减少临床实践的参与,防止知识滞后,跟不上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速度。
1.2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教师的核心能力融合化提升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就是将时间教学目标体系具体化,将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如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题,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无疑,教师在这些环节中是处于主导或引导地位的,实践教学以实操为主,需要教师相应的实践技能,但不能因此而放弃理论教学活动,要求理论和实践并重,仅有技能无理论无法有效传授,仅有理论无实践无法真正传授。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教师的两个方向的核心能力融合化提升。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相关对策性的设计,并在实践中一一检验,具体内容在下个问题中阐述。
2.利用附属医院进行对策的实践检验
本着对上述问题的检验,课题组利用张家口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教师临床实践活动的检验,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以下成果。
2.1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内容
护理学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大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这并不仅是传统的护士工作,教师下临床应当是围绕着“教”进行的,一切工作应以教学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时间目标和内容。但在临床实践中,因护理人数的相对不足,教师往往也被派为顶班护士,作一些发药、注射、输液之类的技术性活动,这种安排就没有从教学角度出发。
2.2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问题
临床实践活动不应是一个临时性的活动,而应是一个具有计划和安排的体系性活动,要针对不同的教师进行不同时间上的设计,不做僵化的任务式安排,而应当以提升教师核心能力出发做有针对性的安排。从理论上来说比较容易,实际操作时就需要脱离主观认识,以客观标准为基础进行设计。考虑教师的年龄、教龄、学科背景、所授课程、职称等做出相应的差别规定,实践检验中证明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能够切实做到教师能力的提升。
2.3参加临床业务学习
护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仅限于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会导致上述内容没有经验经历,在讲授时未免落入照本宣科的套路中,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通过临床实践能够积极地弥补上述短板,因此就不能为了护理去参与临床实践,更应该参与医疗查房、手术、病案讨论等业务学习中,也应积极参加知识讲座,加深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内化为教师的核心能力中。教师也会掌握更多的鲜活案例,还有新观念、新技术,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而又能与时俱进。
2.4帮助带教老师完成实习护生的带教
实习护生的带教老师是临床护士,经验丰富、操作熟练,但是大多没有教学技巧,加上同时还要承担护理工作,当实习护生较多的时候,就难以面面俱到,也难以照顾到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问题。而教师则正好能够弥补教学上的缺憾,关注实习护生的精神面貌,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实习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同时,教师也能够在非预设环境中针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环境及时做出应对,不仅提升个人的教师素养,也能够为学校的教学规划和安排提出可行性方案,促进专业发展。
2.5与临床护士合作问题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会参与到护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对护理的管理模式、工作现状等进行熟悉,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信息。教师也在临床护士交流中常常产生共鸣,依托各自的优势进行了一些科研合作,不仅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促进专业发展,又提升双方的科研水平,达到了双赢。
本课题历经两年左右的时间,从教师的核心能力出发,进行了有关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和检验。我校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的实践活动,对书本理论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和透彻的认识,授课过程中也会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将临床护理岗位的需求较为全面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多数学生对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评价较高,学习更有积极性,并逐渐地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医学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护理专业的教学和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永无止境,实践技能教学改革也不会止步,我们也会继续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 亓秀梅,朱念琼.护理教师能力要求及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3):36~38.
[2] 赖红梅.现代科学教育中护理教师的能力要求[J].重庆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6):153~155.
[3] 张银玲,皇甫恩,雷鹤,等.论新时期护理教师能力的培养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5):67~68.
[4] Sharon Starr,Mona M.Shattell,Clifford Gonzales. Do nurse educators feel competent to teach cultural competency concepts[J].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ursing,2011,6:84~88.
[5]Leena Salminen,Stolt Minna,Koskinen Sanna,et a1. The competence and the cooperation of nurse educator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3,33:1377~1381.
[6]张银玲,雷鹤,张茹英,等.关于加强护理师资队伍素质的思考 [J].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13~614.
[7]许虹,裘兴梅,蔡华娟,等.浙江省 6 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4:24~25.
[8]宋艳丽,田明明,梁宇杰.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7):10.
[9]殷磊,王艳.谈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1) : 9 - 11.
[10]郭爱敏,梁涛.临床教学实践是专职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 : 684 - 686.
[11] 徐仁华.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1,26( 13) : 59 - 61.
[12]宋永慧,邓婷婷.护理专业师资的选拔和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1):49.
[13] 陈妹英,杜焕艳.浅谈临床教师素质对护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 57 - 58.
第一作者简介:段金旗,男,汉族,籍贯:河北武安?生于:1975-02,张家口学院,医学院,职称: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医学研究。
第二作者简介:崔佳,女,汉族,籍贯:山西山阴 ?生于:1982-05,张家口学院,思政部,职称: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法学。
第三作者简介:李少聪,男,汉族,籍贯:山西洪洞?生于:1983-08,张家口学院,团委,职称: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