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谨
(广西贺州第五高级中学 广西 贺州 542827)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当中的热门话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索和掌握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所以,高中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应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借助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在摆脱教师的依赖下也能轻松和高效学习。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思考
前言:新课标指出,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置在课程的首位,应该加强以生为本观念的渗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至此,高中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开展中也应该将新课标的导向作用展现出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不断的加强和优化。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自主学习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强化,教师就一定要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将主体权利交给学生,应该将课程变成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舞台,这样学生才会获取到更多。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首先就应该追求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改革,应该从原本的课堂主导者逐渐转变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使得新课改的要求得到不断的落实。例如,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将新课标作为指导,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对一些针对性强、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进行探索,加强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将英语课堂变成师生、生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平台。此外,在教育时间上也应该控制好,尽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合作、研究,使得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自由和轻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二、加强方法指导,强化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英语教学的开展中,要想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实现,方法的引导和传授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自学的前提和基础[1]。所以,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加强方法指导,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例如1.应该使得学生攻破词汇难关。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记忆习惯分段记忆,采取联想和对比记忆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记习惯。2.在阅读中应该加深学生理解。
在阅读时遇到生词可以联系上下文对词义进行猜测、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通过关键词语的找寻和联系加强对文章结构的掌握。3.在写作时应该秉持原则。应该处理好语法的运用,在日常中加强随文练笔、读写结合等。在潜移暗化当中累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掌握更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这样针对性比较强的系统性训练,就可以使得学生在逐渐的联系中得到提升。使得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加强,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方法和基础。
三、构建翻转课堂,强化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比较强的[2]。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亦步亦趋跟随在教师的身后,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现代教学中应该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积极转变,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强化。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翻转课堂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可以助力课程中的创新和改革,使得新课标的要求得到落实。例如,在讲解《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语法制作微课,在微信群中上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观看和运用。在后续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问题和困惑,让学生合作解决。最后教师再根据实际的情况加强引导和点拨等,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加强。
四、引入思维导图,强化自主学习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样的工具,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加强,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3]。例如,在讲解完《Computers》这一单元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将核心知识有效串联在一起,使得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查缺补漏,不断弥补知识漏洞等。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完善和优化,达到最佳的思维和能力培养效果,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取到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加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更好地达成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和自主,达到最佳的课程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就应该不断加深自己的认知,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方法指导、构建翻转课堂、引入思维导图。借助各个环节使得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以获取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红.微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12.
[2]李春梅.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20):219.
[3]李可然.自主式学习习惯培养中教师的引导监控——大一新生英语学习方式转换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