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玩具对儿童音乐能力形成的影响 ——以市面上常见的音乐类玩具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王丽
[导读] 婴幼儿时期是每个人音乐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除了遗传,环境等外部影响作用很大。
        王丽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盂溪中学  317300
        摘要:婴幼儿时期是每个人音乐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除了遗传,环境等外部影响作用很大。作为陪伴儿童成长的音乐类玩具不可避免的对儿童音乐能力形成影响,这一影响包括音准、节奏、音乐常识、审美取向等等。
        关键词:音乐类玩具、儿童、音乐能力、培养、影响
        引言:在给自家的小侄女上钢琴启蒙课时发生了一件小事:在告知钢琴的音组排列法时,小姑娘义正言辞的指出我的说法是错误的,并且拿出自己的玩具钢琴证明黑键是三个一组、四个一组排的。
        想着是我见识短抑或是音乐常识掌握不够,世界上也许真有钢琴是这样排列的道理。于是一刻不停钻进书房查阅起文献来。之后终于得出结论:哪是我理论水平的问题,分明是无知的玩具商人在误导下一代!进到小姑娘房间一探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吧:上了发条边走边唱的小熊嘴里唱的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歌曲《酒醉的蝴蝶》、靠墙放着的一台摇摇车接上电源后唱的是儿歌《小燕子》,却把好端端的二拍子歌曲唱成了散拍子,这就不得不让人陷入了沉思。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罗水平、黄虹老师的《音乐心理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能力、资质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结构与水平,而不是那样的结构与水平,是由于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这样的一番理论用在此处应该很是贴切。作为环境因素之一的音乐类玩具确实对儿童音乐能力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一、市面上常见的带音乐的玩具及其存在的问题调查介绍
        本文中就玩具是否发出声音将其分成音乐类玩具和非音乐类两种。着重介绍音乐类的玩具。
1、各种带音乐的玩具介绍
        笔者走访了自己所在镇街上的及县城几乎所有的儿童玩具店。将常见的带音乐的玩具种类总结如下:第一种是自身带有播放源的玩具即在有电或接电的情况下触及按钮玩具会播放音乐或歌曲。例如(1)放置在婴幼儿床上的音乐架子,样子是材质类似于铁的架子上挂着若干动物或星星月亮形状的挂件,当触及这些悬挂的物件时玩具就会发出音乐声(2)、拿在手上形似孩子喜欢的各种物件如魔法棒,触及开关发出声音。(3)、仿真的交通工具如小汽车、小火车、小飞机、各种动物、卡通动漫人物打开开关会边动作边发出声音。(4)使用型的婴幼儿用品,比如学步车、童车等。在前面的挡板上按上按钮,一按就能发出声音(5)、拖拉的小动物或者卡通人物,一根杆子链接一个小动物或者卡通人物,只要孩子一拖拉就会出音乐。(6)大型的玩具,如需插上电源的摇摇车。第二大类就是仿真的乐器玩具,比如小提琴、小电子琴、小吉他、小钢琴玩具等等。
2、多数玩具反映出的问题
当然同一种类型的玩具有多个厂商版本的现象,但不外乎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的问题
有自身播放源玩具多存在播放的音乐音量过大、音色粗糙嘈杂、不够优美的问题。
(1)有部分带播放源玩具播放的音乐(歌曲)内容有待商榷,比如成年人唱听的流行歌曲。
(2)仿乐器的音乐类玩具有部分存在外观粗糙、外形不够接近实物的现象。很多玩具存在制作上缺乏最常见的、最普通的乐理常识现象,比如十之八九的钢琴玩具没有根据正确的琴键排列法进行琴键的排列,势必造成音高错误、混乱。多数的电子琴类玩具琴键发出的音色怪异难听,许多弦乐器玩具没有做对正确的琴弦根数。如一个外观与实物类似的小提琴玩具上只有两根琴弦。
二、儿童音乐能力概述
        有音乐理论专家提出“音乐能力是指先天具备以及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感知、理解、表现和创编音乐的能力。它包含对音乐的感知辨别能力、对音乐的关系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技能的表现和运用能力。音乐能力有三种:音乐感受力、音乐节奏感、音乐记忆和表现能力。”
        1、音乐感受能力,包括音乐听觉和感受能力两部分。
        有人认为音乐感受能力是先天遗传的,不能改变,但现在经研究证明他会在培养下渐渐提高。有研究表明“区别半音和变调的能力,如果在3岁之前经常听到有半音的音乐或伴奏,或者随琴唱出半音和变调,这种能力会固定下来终身受用。如果3岁之前缺乏这种培养过了7岁就难以再学会这种本领。辨别和弦能力与后天培养更有关系。不过年龄要求可以放宽。”这种说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接触过类似的案例。从事钢琴教学工作后接手了一对双胞胎琴童,两个同卵双胞的女童不仅长相一模一样而且性格、学习音乐的条件几乎找不到差异,但是其中一个孩子在学习了两次课后由于父母离异放弃了学琴。两年后再次同时接触两个孩子得时候,其中坚持学琴的孩子已经在每天练琴潜移默化的音准训练中练就了一双固定调很棒的耳朵。在钢琴上她常用的小字组到小字一组二组、三组间弹奏任何单音,其都能准确的视唱音高并说出音名(除个别音过高过低唱不出)。但另一个没坚持学琴的孩子就不具备这种能力,连简单的模唱都不能完成,更别说讲出音名了。
        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身边的父母,例父母喜欢传统戏曲,经常在家播放这类音乐的,孩子多半也会对此类音乐产生兴趣。笔者学校能找出寥寥几个有戏曲爱好的学生,经过询问家中的父母长辈不是有专业的戏曲演员就是家中有戏曲票友。
2、音乐的节奏感
        音乐中有些声音的强弱和时间长短有周期性规律的变化,构成音乐富饶节律,在乐谱中将几个音符纳入1小节之内。旋律每小节有两拍、三拍、四拍不等。在每小节的头一个音往往是强音,第二或第二三个或第二四个成为弱音构成了节拍,同时,有研究表明,节奏感除天生感觉外是能通过后天培养的。

把孩子放到一个充满音乐节奏的世界去,比如非洲黑人的音乐世界,那么可以预见孩子多半将成为对音乐尤其对节奏非常敏感的人。
3、音乐记忆和表现能力。
        孩子在听过一首歌曲或者器乐曲多遍后会哼唱其中的旋律或者在再次听到时作出明显的反应,这就是音乐记忆。音乐记忆能力的优劣表现在其需要听的遍数,一个音乐记忆不太理想的儿童,我们通过反复播放音乐的方式是能够提高其记忆能力的。众所周知,“音乐神童”莫扎特在其还是胎儿时,父亲就开始对着他母亲的肚子拉小提琴、弹钢琴了。
三、作为环境因素之一的音乐玩具对儿童音乐能力形成的影响。
        1、婴幼儿时期是音乐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质量参差不齐的玩具是让人忧虑的。本文引言里引用的两位老师说的观点显然是旨在透露孩子的音乐能力在无法改变先天遗传的条件下,后天的环境影响是多么的重要。笔者认为环境对人一生的影响作用是决定性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个作用还会日益增长。这个环境包括了很多,比如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可以想象的是,笔者一直在提的儿童玩具明显是环境当中家庭环境中婴幼儿时期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里重要的因素。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这样那样有声的玩具,在这个听力音乐感知能力发展无法复制的关键时期,听到的或许就成为潜意识里的音乐内容,可能会在潜意识里根深蒂固时,给孩子使用如本文所述的玩具,其结果是让人忧虑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振一先生曾经说过:“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多练习就多出效果,它是人类的适应性在听觉和听力训练上的发展。”
        库森斯基在做音乐感觉课程研究的时候发现,孩子在3~9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在父母有意识的音高影响下,对音高做出正确的反应,从而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具体做法是让参与实验的母亲们要对孩子的咿呀声做出应答,然后在音笛上吹出中央C音上面的F音,这样训练40天后,婴儿在实验室里对音高作出正确的反应就会比错误的反应概率高的高。
        可见孩子在出生后到学龄前这一段时期是学习音乐的宝贵黄金时期。一张白纸时期的孩子你想在上面画什么就会呈现什么。
        2、音乐类玩具对儿童音乐能力形成的影响
        上个章节提到的音乐能力中不论是音乐感受能力(包括音乐听觉和情绪感受)还是音乐节奏能力抑或是音乐记忆和表现能力无一不受外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更别说可能天天陪伴孩子的玩具了。带音乐玩具自身所具备的音乐(歌曲),旋律节奏是否正确、音色是否优美,选择的音乐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仿乐器的玩具外观跟实物相似是前提、对于玩具乐器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涉及乐理常识的诸如琴键按键排列、琴弦的根数、音高的准确度、音色的相似度、是值得人们重视和思考的。
        试看笔者在调查阶段部分音乐类玩具呈现的状况,仿钢琴的小钢琴玩具,明显存在的问题是音组排列的不正确,孩子在玩这类乐器时,潜移默化的就记住了这些错误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天天陪伴,日积月累,想着孩子到学龄期再去改变就较困难了。这个本身存在于笔者小侄女身上的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不仅是音组排列的问题,还有这个问题引起的对应琴键音高南辕北辙的问题,错的离谱。本该在这个年龄段建立的正确的音阶音高概念没建立起来,错误的倒是占了先机,纠正起来特别的费事费时。再就是要提到的带播放源的玩具,例如上个上个章节列举的一只会走路的喜羊羊玩具,玩具本身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外观做得跟动画片里的相似,一上发条玩具就会边唱边走。打听了价格,普遍在10元左右。是多数家庭都承受得起的,于是可以想象多数孩子的房间都有这样一个喜羊羊。这些都不要紧,问题关键在于该玩具循环播放的是一首名为《爱情买卖》的网络流行歌曲,该歌曲在被如此多次的播放后,你在大街上随便一个“萝卜头”嘴里听到此旋律就不足为奇了。笔者在此并不想对该首歌曲本身作曲、和声、歌词作任何评论,放在任何成年人那里去喜欢去学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问题是“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你就买……”这样的话怎么就在一个黄口小儿的嘴里声嘶力竭的唱出来了呢?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一直强调要引导孩子建立健康、高雅的审美取向吗?
        结语:综上所述,婴幼儿时期是每个人音乐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有研究表明人的音乐能力除部分遗传外,多数是建立在外部的培养和影响。作为外部环境中的一个特殊事物,儿童音乐类的玩具真实存在于当下几乎每个婴幼儿的童年阶段。这个时候玩具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父母作为一个教育者、引导者的身份,陪伴了所有孩子的童年。好的玩具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音乐常识,建立标准的音高概念,获得好的音准、具备良好的节奏感。甚至可以引导儿童获得高雅的审美能力。反之,我们可以推断。但是时下的儿童玩具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可能还是缺少一个标准专业的行业管理体制。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建立和健全对儿童玩具尤其是音乐类玩具的监察。孩子的家长也应提高音乐素养,购买此类玩具需有选择的甄别。让优美纯洁、准确健康的音乐伴随他们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罗水平 黄虹  音乐心理学 【M】上海音乐出版社
        2杨立梅 婴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格雷珍·希尔民穆斯·比尔  体验音乐——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 【M】 人民音乐出版社
        4章淑慧 影响儿童音乐能力形成的因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