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社会热点问题,提升政治学科素养 ——浅谈社会热点问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靳洪菊
[导读] 本文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学科素养的要求,结合高中政治高考形势
        靳洪菊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
        [摘 要]本文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学科素养的要求,结合高中政治高考形势,立足于社会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巧用社会热点问题来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课兴趣的培养,落实学科素养的要求,提升政治教学效果,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文中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要求,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重点分析了巧用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学科素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在实际教学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政治认同  理性精神   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围绕“学科素养”为中心展开,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一、巧用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学科素养的必要性
        (一)教学中运用社会热点问题符合高中课程标准要求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要求“本课程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解疑释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课程理念中还强调“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培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历练,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中运用社会热点问题是适应高考出题方向性要求
        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方向来看,新课程高考命题的宗旨之一就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新课程改革。现代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主动性、探究性、选择性、体验性等特点。探究型试题的比重在增加,试题更多取材于学生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经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教会学生与时俱进,在对热点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理性对待,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巧用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一)探讨热点问题,树立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中的问题,做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一框时,引用了2013年引起社会和学生广泛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林森浩因生活琐事与舍友黄洋关系不合、心存不满,日积月累,最后竟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害舍友。针对这个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质疑引发学生讨论: “知识分子云集的象牙塔内怎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学生们议论更热烈了:“心胸狭隘,忌妒心太强了”“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双提高的重要性,同时在探讨中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诚信友善,宽以待人,敬畏法律,明辨是非。
        (二)关注热点问题,增强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福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再现热点问题,提高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意识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政治必修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这一框时,借助了这样一段热点问题材料:2014年4月17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对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判处3年有期徒刑。秦志晖在“7· 23”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并将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记者、社会名人和一些普通群众作为攻击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伤。自2013年公安部开展重拳打击网络谣言以来,“薛蛮子”、“秦火火”“立二拆四”等多名微博大V被捕,有力地维护了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四)践行热点问题,促进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话沟通,提高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用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学科素养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收集信息、积累资料,应用于教学设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从各种途径收集、积累信息和热点新闻素材,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科技动态等内容的文本、图片、音像资料等。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从中选择适宜的素材做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特点创设出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使社会热点新闻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促进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选择适宜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适宜的学习情境,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的作用。而引用社会热点新闻的优势在于,一旦与政治课堂结合,使原本枯燥的政治课堂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框题时引入原创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的个别片段,以动漫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种花家”如何站起来,进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主动去学习“种花家”如何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
        (三)教学中正确对待负面影响的社会热点问题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中的负面报道,在教学中不宜采取完全回避的态度,有些内容正是我们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适宜的素材,帮助学生客观分析事件的原因,探究解决方法,从中获得启示,能够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总之,巧妙运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学,既丰富了政治教学内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它让学生在感悟、体验、辨析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形成了正确的三观,更好的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第1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