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杨国绍
[导读]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十分重要
        杨国绍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文地镇中心小学   537609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十分重要。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需要教师秉承课程改革各项要求,对于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加以解读,从实际出发,展开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保证教育质量。本文对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特点加以介绍,并提出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农村地区学校无论是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师资力量上都要弱于城市地区,处于新课改环境之下,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之路展开深入探索,明确核心素养内涵以及具体要求,结合农村地区学校具体教学情况,从学情出发,合理设计课堂授课流程,将核心素养内容贯穿于教学实践当中,提高农村小学的数学教育质量。
一、核心素养特征介绍
(一)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为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授课阶段,应该围绕观察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发现和检验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将数学历史和观察活动相互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会观察知识,如“1+2+…+100”这个算式当中,就能通过观察寻找到计算方法。同时,学生观察过程也是智力发展以及知识获取的过程,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注重其观察能力培养[1]。
(二)思考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最初接触数学,并且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方面发展。学生需要经历思考过程,才能掌握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因此,学生思考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动作、口语以及书面等形式,能够辅助学生内化知识,掌握技能。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经过上述过程找到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由教师引导其展开课堂交流,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因此,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价值。
(四)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学生通过实践,能够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手脑并用、激活思维,不断获得学习经验,为其个性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数学课堂中,实践活动属于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从课堂内容出发,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扩展学习,不断将知识向其他领域当中迁移,激发其创新思维的形成,最终提高核心素养。
二、农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
(一)注重自我素质提升
农村地区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各有不同,教师参与交流学习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为完成核心素养教学重任,需要教师从自身专业能力以及自我素质的提升等角度展开分析,不断钻研教材,强化数学史以及数学思想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实践研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奠定基础。
首先,在教材的钻研方面,应该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对于编者意图进行揣摩,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于教材进行理性应用,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关联,知晓授课阶段数学思想的渗透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实践各项能力。
其次,在数学历史和数学思想方面的研究上,应该重点分析数学家在数学、研究等过程是怎样突破困难的,适当向学生展示数学思想、规律等发现过程,利用数学家故事,展现数学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最后,在教师实践方面,包括观摩教学、案例研究以及示范研讨等。对于农村教师来讲,应抽出时间参与城市重点小学名师课堂观摩,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和城市教师共同展开课堂教学,上述实践对自身教学素质的提升均有帮助。在和名师研讨过程,倾听专家点评,明确自身教学存在不足,及时反思,按照农村学校现实教学需求,合理优化,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二)做好课堂激趣工作
        1.利用数学文化
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数学家和数学知识发展的介绍,像“分数的产生”、“鸡兔同笼”以及“哥德巴赫的猜想”等,教师可将上述文化内容引入课堂。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无疑能调动其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体会数学的发展和实践应用价值。如:讲授“小数初步认识”内容时,引入古人表示小数方法的历史后,学生听课状态投入,而且还能对知识有更加全面地了解,在学习环境当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2]。
2.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可发挥技术优势,为小学生呈现更多生动和真实的画面信息。借助网络优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制作成动画,以视频或者图片等形成呈现出来,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其课堂参与兴趣。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可将雄伟的建筑、美丽的剪纸、多样的图形等图片带入课堂,不但图文并茂,而且还能带给学生视觉层面的冲击,使其以高昂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对于课堂激趣有重要影响。
3.联系生活
数学和生活二者之间联系紧密。生活当中处处都可寻找到数学知识的踪影,小学生具备强烈求知欲以及浓烈好奇心,核心素养目标下,将知识和生活加以关联,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热情。如:讲授“轴对称图形认识”内容阶段,笔者向学生展示一副“特殊”的眼镜,眼镜两侧的边框大小不一致,对此,提出问题“老师很喜欢这副眼镜,可以买吗?”学生按照其生活经验,可快速给出回应“不能买,因为眼镜两侧不一样,不能戴”,此时,笔者顺势将“不一样”和“对称”知识加以关联,帮助学生迁移经验,顺利走入学习情境,活跃氛围。
在讲授“圆柱和圆锥”内容时,可将本节课的练习题与学生生活加以关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完成习题练习。在学生做到这道题“水龙头直径1.2cm,打开后水流速为20cm/s,50s能否将将容积1L保温壶装满?”时,学生兴趣浓厚,忽略了计算过程复杂的步骤,按照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根据生活经验,快速将问题计算出来,而且后续提问阶段,学生对自身解题思路的描述也较为清晰。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激趣时,生活化内容的应用高度可行,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但能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还能理解数学源自生活,可为生活提供服务,对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习惯等培养也有促进作用,潜移默化提升其核心素养。
(三)专注学生思维培养
1.思考能力
学生需要基于原有知识,对其进行内化和理解,才能形成思考能力。教学过程,可利用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问题,在引导之下,顺利找出数量关系。小学阶段,画图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模型建立方法,可辅助学生分析复杂问题。如:讲授“百分数的应用”内容时,可给出下列习题“明明体重35kg,比爸爸体重轻8/15,求爸爸体重为多少?”单纯从题干来看,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境,对此,可借助画线段图,在直观的图形下,学生能够顺利理解“比爸爸体重轻8/15”这句话,等同于“明明体重为爸爸体重7/15”。可见,对于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小学生来讲,线段图的方式能够培养其对问题思考能力。
2.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其探究学习意识。如:“探究圆柱、圆锥体积(等底等高)间的关系”时,可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让其以合作方式或者自主完成实践探究,总结结论;讲解“轴对称图形”时,为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特点,可设计“剪纸”活动,让学生按照兴趣设计剪纸形状,在上述活动中通过实践和分析,经过总结和推理,提高实践能力[3]。
结束语:总之,通过上文对于核心素养相关特点展开分析,理清农村地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路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主体,需要具备自我素质提升意识,不断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对于教学内容展开精心设计。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选择教学方法,兼顾学生思维的培养,践行核心素养各项要求,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付娓.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0(43):119-120.
[2]黄肖慧.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参与"教学样态探讨——由广东省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状况的调研说起[J].少男少女,2019,(15):9-10.
[3]吴镇昌.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师道:教研,2019,(04):37-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