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参与度方法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付元敏
[导读]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是教师的教学动力,也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付元敏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附属小学            邮编:211700
        摘要: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是教师的教学动力,也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由于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比较强,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学习兴致普遍不高,整个课堂缺乏活力。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为课程教学取得预期效果打好基础,是数学教师现阶段正致力探讨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参与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界对教育工作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人生中发展处于基础地位的小学教学尤其备受关注。联系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因为长久以来教学方法留下了一定的局限、学生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存在客观局限性,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重重——情境教学等方法的使用不当、缺乏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复杂有难度的内容成为学习障碍,这些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阻碍。因此,老师需要从新的角度出发,通过增强学生参与度等方式,保证小学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当今时代下,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较为低下,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这门学科,认为它抽象难懂,并且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再加上部分数学教师不注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所以,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急剧降低,甚至有的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厌恶情绪。鉴于当前这种现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并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
        (一)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奠定和谐课堂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感染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如果一位教师愁眉苦脸地进入课堂,可能使学生原先高涨的情绪像潮水一样退去;相反,如果一位教师以高昂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将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从而给和谐数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还力求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着教学的艺术性,努力提升自身的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永不枯竭。
        (二)活动引领,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效率。从发展心理的角度来说,要求小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内总是集中注意力学习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那些比较抽象的数理知识面前,学生是容易感觉到学习压力,进而分散注意力的。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就要对课堂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同时注意科学巧妙地转变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活动引领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效率,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的话,学生就可能在他们所不擅长的、不感興趣的学习过程中头痛不已。由此而慢慢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教学“小数加减法”章节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很好地感知并掌握“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原则是本章节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因为这一知识太过抽象,我们数学老师通过讲解分析或是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的效果都是不佳的。因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来理解毕竟是被动接受,而学生的合作探究又颇感难度甚大,所以说,较好的办法是通过设计直观形象的活动来促进他们的理解深入。比如说,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特制的小方格,然后组织学生利用他们所学过的元化成分的方法,尝试着把小数计算转化成整数计算。例如把1.75元+2.24分看成175分+224分,把小数转成整数。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具有动感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进而深入地理解并学会转换、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活动探究能力。  
        (三) 教师善于提问与设疑,给学生更多空间思考。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就去吸收,这样“灌浇式”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没能深入地去理解其中的内涵与逻辑关系。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在课前教师就要设置导语,用生活实例或者身边的小物件来引入学习,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根据这一事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例如在开始学习方程式时,教师就可以以“鸡兔同笼”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探讨,让学生去思考“若干鸡兔在一个笼子中,共有35只头,94只脚,问笼子中的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去独立思考,讨论和计算,先让他们去想办法得出结论,当教师看到学生实在是解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就把方程的概念代入解题当中,用未知量x来代替未知的鸡或兔的数量来设立方程式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领会到方程式对解题带来的便利,对方程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五)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试验,参与到整个数学活动中去,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和对新知识的探索去发现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既培养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参考文献
[1]马辉才.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引导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19(01):42-43.
[2欧艳红.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54
[3]张巧玲.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49
[4]何元翠.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J].中国农村教育,2018(16):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