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胡晓青
[导读]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胡晓青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竹核乡幼儿园616150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小帮助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和行为管理,可以方便对幼儿的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是不会讲普通话的,很多幼儿还有着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从而帮助其说好普通话,养成良好的习惯。本文首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包括制定礼仪相关幼儿园规则、日常学习中渗透礼仪教育以及在幼儿园活动中进行教育。旨在能够通过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

引言:对于少数民族农村幼儿园来说,对幼儿间文明礼仪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幼儿不会普通话,我们应该在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对其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对汉族文明礼仪方面的了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现状分析
        彝族文化是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绘画,文字等文化。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导致现在落后的原因彝族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主要是在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等。目前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扶贫先扶志,在我看来人人生来平等,农村这些孩子缺的从来都不是天赋,而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贫困”“落后”这些不好的词语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要改变民族命运基础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学前教育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学好普通话,养成习惯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教育水平,才能更好为迈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一)制定礼仪相关幼儿园规则
        文明礼仪指的是在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言行举止等方面的规矩,只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才能够让我们生存的社会充满文明氛围。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还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孩子在幼儿园里与幼儿教师、小伙伴相处,必须讲究文明礼仪。那么,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有什么呢?
1.个人礼仪
        幼儿的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2.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3.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通过幼儿园相关规则的制定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二)日常学习中渗透礼仪教育
        对于彝族小朋友的日常教学工作,幼儿对普通话的学习十分重要,只有让少数民族的幼儿掌握普通话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文明礼仪,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教师在进行普通话教学时可以进行相关文明礼仪的教育工作,比如在讲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时,教师就可以将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进行渗透。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陈述,教师:“古时候有一个学者特别有礼貌,有一次去他的老师程颐家里拜访,但是看到老师在睡觉,不想打扰老师,就在外面等着,就算外面下雪也没有离开,而是在寒风中等着老师醒来。这件事就是此成语的由来,表现了这位学生尊师重道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可以对相应的文明礼仪进行渗透,从而让彝族幼儿能够耳濡目染,逐渐被良好的文化所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一个人语言的发展,行为养成在6-13岁时是黄金时期,我园尝试班级内教授《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规》,这都是我国的经典著作,对幼儿礼仪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到六岁幼儿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普通话能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三)在幼儿园活动中进行教育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形式,很多活动都能够对文明礼仪进行渗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幼儿园沙水游戏时,一个幼儿不小心把另一个幼儿的衣服弄湿了,但是却什么都没说。这时教师就应该过去对幼儿进行教导,当自己做错事时,首先要学会说对不起,这样才能够表示出你道歉的诚意。这时幼儿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教师还应该对另外一名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如果你原谅他,就可以对他说没关系,这样也表示你的礼貌和态度。”这时幼儿说出了没关系。很多幼儿其实是很有素养的,但是对一些文明礼仪的不了解而无法进行有效表达,教师应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进行有效引导,从而进行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
结束语: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100%都为彝族孩子,他们不懂普通话,同时也具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园教师应该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基本的文明礼仪向幼儿进行渗透,从而可以帮助幼儿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养成文明的习惯。幼儿园还应该在制度中加入文明礼仪条例,从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约束。还可以在日常的幼儿园活动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从而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文明素养,创建幼儿园文明礼仪氛围。
参考文献:
[1]姜虹.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J].读写算(教研版),2016(2).
[2]伊晓慧.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与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J].文学少年,2020(1):018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