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音乐资源,让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8期   作者:宋美
[导读] 在中国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超过100万人,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支持
        宋美
        山东省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在中国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超过100万人,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支持。在多年的探索发展中发现,音乐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能够帮助特殊孩子改善身心健康,甚至还可以帮助一些残疾儿童学习文化知识,从而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融入社会。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有效将音乐资源融入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  音乐资源  语文课堂
        音乐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在我国将音乐治疗融入到特殊教育中并不少见。显而易见,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行业也取得了一些能够让特殊儿童家庭以及社会认可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以及特殊儿童家庭对于特殊儿童的要求不再只是身心健康,他们更希望特殊儿童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凭借自己的能力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这也就给特殊儿童提出了接受文化知识以及技能学习的更高要求。借鉴以往经验,笔者发现将音乐资源融入到文化课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音乐与语文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把音乐作为艺术类别单独分类,独自列为一门科目的,其实音乐与文学知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有“诗词歌赋”,几乎都可以以吟唱的方式来表现。甚至一些经典文学做作品就是为成为词曲而诞生的。其次音乐通过旋律的跌宕起伏,词曲优扬来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而文学作品是通过优美的文字排列来抒发情感,引起读者的情绪共鸣,都展现了艺术美。很多的音乐作品都是配合着文学艺术才会更加深入人心的。比如,著名大合唱曲目《黄河大合唱》就是在爱国人士写的诗朗诵《黄河吟》的基础上由冼星海作曲而成的。央视频道播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也是用现在流行音乐的方式将古代诗词变现出来,这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诗词创作背景,以及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同时,对于部分人特别是残疾学生来说,语文学科的许多东西都是相对枯燥的,甚至一些文学作品是晦涩难懂的,这就使得他们降低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像《经典咏流传》这样的节目,将文学作品和歌曲结合起来就会让人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音乐情绪的表达也能够体会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绪。音乐还能够通过安静舒杨的旋律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并促进思维的活跃,激发创新灵感。爱因斯坦曾说“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我什么都做不成”,可见,音乐资源的有效应用对于思维的启发是有促进作用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音乐作品的使用,能够让课程效果达到最佳。这就要求老师需要积累足够的音乐素材,并审时度势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新鲜感和积极性。  
        二、音乐资源融入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我先后从事过培智学生实用语文教学和视障学生语文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有一定程度的生理缺陷,并由此带来封闭、孤僻等心理问题。音乐可以通过深入学生内心世界,释放学生的多巴胺,舒缓学生情绪来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特殊教育学校各学科教学中,融入适当的音乐资源除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有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

比如,自闭症儿童群体大多数都存在一些人际交往障碍,情绪容易暴躁以及智力相对低下等问题,他们不会情绪控制,难以以常人的规则约束他们,也无法用正常的交流来影响他的状态,最困难的是他们常常因为情绪上的波动做出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舒扬的音乐旋律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舒缓情绪,放松自己。所以,在这类学生的实用语文教学中,我融入了游戏加儿歌的形式,给孩子们一个轻松自在的集体环境,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团体活动中,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与人交往,改善人际交往障碍。
        盲校的语文教学内容与普通中小学基本一致,视障学生掌握知识也要经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基本阶段。由于视觉不同程度的损伤,视障学生失去了靠视觉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建立众多表象的可能。所以在盲校的教学过程中,视障学生主要是靠听和触摸这两个主要途径来获取信息,缺陷补偿与扬长教育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尝试音乐资源在视障教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盲生听觉的优势,起到缺陷补偿、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几乎所有人都抵抗不了音乐的魅力,音乐能够让人身心愉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音乐资源,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提高,从而也就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通常运用三部曲:开始音乐导入,起抛砖引玉、创设氛围之用;中间音乐作背景,起烘托渲染、调节情绪之用;最后音乐煞尾,实现“余音修长、绕梁三日”之功效。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开篇使用了学生熟悉的诗词歌曲《游子吟》,不但创设了离别的意境,也用慈母手中线抛出了问题:父亲在儿子临行前会怎样呢?教学之中用林海创作的纯音乐《琵琶语》作为朗诵的背景音乐,伴随着悠悠琴声,情感得以宣泄;最后让朱自清的《背影》与刘和刚的《父亲》碰撞在一起,感情得以升华。
        三、音乐资源融入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通过老师对于文章的积极解释,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特殊教育中音乐是特殊儿童是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但是如何让将音乐资源融入到特殊教育的语文课堂中还是需要很多条件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将音乐资源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需要老师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和语文文化专业素养。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差异性很大,有些学生对于文化知识所表达的内涵反应相对是迟缓的,而有的学生内心感情是十分敏感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选择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的音乐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需要掌握充足的音乐资源并加以合理选择与应用。可供语文教学运用的音乐资源有很多,从中国传统音乐角度,可分为反映时代风貌的歌曲、抒情性歌曲、地方民歌和戏曲音乐以及中国传统器乐曲四个方面;外国音乐资源分为艺术歌曲和钢琴曲两大类;还有流行音乐资源。同时,教师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面对课堂中的突发情况也可以通过音乐治疗的方式舒缓学生情绪,控制课堂秩序,保证课程环节的顺利进行。
        音乐为特殊教育学校增添了广泛有效的教育资源。促进音乐资源融入到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去,让特殊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打开心扉,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与音乐素养,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也提升了学生的身心素质,让特殊学生能够以更加美好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融入到主流社会中去。
        

参考文献:
[1]刘伟娜.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的思考.[J].关爱明天,2015(6):428.
[2]黄丽娇.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初步探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6):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